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他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寻找同类,最后变成最孤独的一个人。”
当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时,莫言却说自己更喜欢晚熟。
“晚熟的人,到了合适的时候,出现了能让他展现才华的舞台,他便会闪闪发光的。”
莫言自身便是如此。
57岁那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而这一年,距离他开始写作已经过了整整1年。
辉煌来得虽迟,但终究是来了。
获奖之后,许多读者比莫言还着急,希望他尽快出新作品。
但莫言不急不躁,沉寂了长达8年的时间。
8年之后,他携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读者视野。
《晚熟的人》人性最大的愚蠢,是自以为是
有诗云:“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风水轮流转,世事难预料。曾经看不起的人,可能一朝得志,飞上枝头变凤凰;
曾经嘲笑的人,可能平步青云,得财又得势。
林清玄说:“唯有谦卑,才配得上你过人的智慧。”
人生一世,谁也不用看不起谁,而是应当怀揣一颗谦卑之心。唯有谦卑地低下头,不断修行,方能自由行走四方。
01
做人,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曾国藩家书》中有一句话引人深思: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骄奢淫逸,是一个家败落的开始;而狂妄傲慢,是一个人衰败的开始。
音乐指挥家沃尔特·达姆罗施分享过一段亲身经历:
在沃尔特20多岁时,他的音乐造诣就已经闻名全国,无论到哪里巡演,都充满了鲜花与赞美。
接着,他洋洋得意起来,自以为在音乐界的地位已独一无二,无人可撼。
直到有一天,在乐团排练之前,沃尔特发现自己忘了带指挥棒,正要派人回家去取,
助手对他说:“向乐队其他人借一根不就行了?”
沃尔特当时想:别人怎么会有呢,这里面不就我一个指挥家吗?”
然而,他看到大提琴手、小提琴手和钢琴手,各掏出了一根指挥棒。
他突然明白了:原来这个世界没有他,也可以照常运行。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正等着取代他的位置。
思想家培根曾说:“最大的谄媚者是一个人的自我。”
在一个人的成长路上,不妄自菲薄,很重要;但一旦被高傲遮蔽了眼睛,就会多了自以为是,少了自知之明。
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不高估自己,不仅是做人的姿态,更是人生的智慧。
02
天狂有雨,人狂有祸
生活中,常常见到一些狂妄自大的人,有着一定的钱财、权力或者名声,便自以为高人一等,不可一世。
俗话说:“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
当一个人开始变得目中无人,自以为是,那灾祸很快会找上门来。
就好比,重庆的那位“年度最狂”女司机了。
当她开着一辆红色保时捷试图在斑马线上准备掉头,被后面一辆黑色车辆拦住而无法继续。
随后,保时捷女司机下车,与黑色车辆的车主在马路上理论,不料,她一言不合就给了男车主一耳光,
更不料,男车主也没手软,很快掌掴还击,女子头上白色帽子还掉落在地上。
这件事在网上迅速发酵,随后,交通部门介入,媒体也纷纷跟进。
一经调查,原来女司机的丈夫是当地的派出所所长,她本人在生活中一向张扬跋扈,横行霸道。一年就高达5次违章,此次的斑马线掉头,就可见她对交通规则的漠视。
女司机最后为自己的“狂”付出了代价,她劣迹斑斑,名声败露;而她丈夫,也落得停职调查的下场。
古人讲:“天欲其亡,必先令其狂。”
意思是,上天想让一个人毁灭,会先让他变得骄狂、狂妄自大。
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中,又焉有不败之理?
谦卑的人,如春风般温暖人心,他们虚怀若谷,善待每一个人,自然能交好人,积好运,人生路越走越宽。
0
谦卑的人,最高贵
左宗棠有句名言:“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意思是,看问题要有长远的目光,待人接物要谦逊温和,凡事留有余地。
境界越高的人,在处世方面,越是谦卑朴实,而不是盛气凌人,傲慢无礼。
曾经去过一个讲座,讲师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法学专家。所以很多人慕名而来,座无虚席,还有很多人站着。
不过,由于飞机延误,那位讲师没能准时到达。
又过了一会,看到他匆匆忙忙地赶到现场。他先向讲堂里的近千名同学深深地鞠躬,表示歉意。然后,再向站着的听众,表示感谢。
讲课结束后,他又深深向在场的人鞠了一躬。
那场讲座的具体内容,已经记不太清楚,但他身上谦卑的态度却历历在目。
在同学面前,他没有因为自己是专家而高高在上,而是保持平等的姿态。他更考虑到了每个人的感受,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歉意。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骄傲和个人主义常常大行其道,失去了尊重他人的观念,
事实上,一个人最大的魅力,是骨子里有坚强,言行中有教养,交往中有包容,心底里有善良。
唯有认识到自己的平凡,能力的有限,并心存谦卑,才是一个人灵魂高贵的真正体现。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他的话总是这么精辟,观察生活中的细微小事,从而写出戳入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赢得我们的共鸣,他的小说才能受到众人的崇敬与敬仰。
写到这儿,我也很有必要给大家推荐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莫言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是一部读懂人性的佳作,是莫言获诺贝尔奖之后的首部作品,于年出版。由12个故事组成。整体上属于现实主义题材,作者本人也参与到了其中,刻画的是当代农村社会的众生像,很贴近生活。
莫言花费了八年时间才将其完成,他将自己大半辈子的人生智慧与阅历全然写在了书中,毫不吝啬地跟我们分享。我们可从书中学来智慧,将人性研究透彻。
《生死疲劳》:诺奖得主莫言代表作,一部蕴含着能让莫言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秘密的小说,这是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
读了之后,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这本书太接地气了,没有什么优美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风景如画的意境。有的是各种幽默风趣描述和通俗易懂的方言,而最妙的是他写文的视角。他通过了转世轮回的方式,用动物的视角去写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和人们细致入微的生活习惯跟社会风貌。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说过:“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并不一定会得诺贝尔奖,当莫言用魔幻现实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地对人性的探索来讲故事后,他就成为了世界级作家。
如果对莫言的《晚熟的人》和《生死疲劳》这两本书感兴趣,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购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