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也早就布局了撤离大陆之事,将大量的黄金、文物、以及能够打包带走的好东西全都运往了台湾。
不过,蒋介石虽然仓惶逃命,却并没有忘记追随自己多年的三位心腹手下,还特意下令将这三位高级军官的漂亮太太们提前接到事先准备好的船上,并叮嘱一定不要忘记将她们带到台湾去。
蒋介石毕竟经营民国多年,培植了一大批得力的手下和心腹干将,即使在大厦将倾之际,仍然有许多忠实的部下为他效命,这三名军官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三个被蒋介石特殊关照的军官夫人究竟是什么来历,她们的丈夫又各是什么身份?后来,又各自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一、胡宗南之妻叶霞翟
在国民党的将领中,胡宗南称得上是一个传奇,他原本只是一个小学的教员,考黄埔军校的时候还差点因为个子不够高而被淘汰,幸而被廖仲恺搭救了一把才成功进入黄埔军校,从此飞黄腾达,改变了命运。
胡宗南在国民党里官运亨通,虽然起步艰难,也没有什么背景,但是他的仕途却青云直上,令许多人都艳羡不已。
作为黄埔一期的毕业生,胡宗南仅仅五年时间就完成了从见习少尉到师长的华丽蜕变,一跃成为了国民党的高级军官,还与陈立夫和戴笠交情匪浅,是一个在中统和军统都混得开的人才。
胡宗南也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将领之一,当年西安事变发生后,胡宗南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拎着刀跟戴笠一起去营救蒋介石。
胡宗南也是黄埔学生在国民党陆军里的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
作为这样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胡宗南的感情生活并不是特别的顺利,他的发妻梅秀堂年死于日军飞机轰炸之下,而且胡宗南对这个老婆感情并不是特别好,一直认为此女行为不端、有辱门风,还将家人为她立的“长媳梅秀棠之墓”的碑给毁了。
后来,陈立夫有意介绍出身于“四大家族”的孔二小姐孔令伟给胡宗南为妻。当时的孔二小姐可是一个极为出名的人物,她爱女扮男装,喜欢抽雪茄、玩手枪、飙车、放浪形骸。但是此人是财政部长孔祥熙的千金,姨妈更是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可以说是整个国民党内部的顶尖阶层之人。
这样的条件和身世对于贵为“西北王”的胡宗南也有着相当的诱惑力,很是有一些心动。不过,戴笠对于这位孔二小姐了解很深刻,他不愿意自己的好兄弟跳入火坑,出面点醒了胡宗南。
于是,胡宗南在与其相亲时故意表现的非常差劲,激怒了本就嚣张跋扈的孔二小姐,二人的婚事也自然告吹。
年,胡宗南娶了叶霞翟,这也是他第二次结婚,叶霞翟是戴笠手下的特工,也是戴笠的秘书,此人长的清纯可爱,堪称是国色天香。实际上,胡宗南之所以婉拒孔二小姐,还有一层原因是他很早就对叶霞翟情有独钟了。
早在年,胡宗南就在戴笠处认识了叶霞翟,那时候的叶霞翟青春靓丽、光彩动人,胡宗南一见就很喜欢,后来还送了她一块手表作为念想。
只不过,没多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胡宗南军务在身,而叶霞翟也被戴笠送到了美国留学,直到年才回国,她还获得了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博士学位。在美国期间,叶霞翟也同胡宗南保持着书信往来,二人之间的联系没有断绝。
胡宗南与叶霞翟二人的感情还是非常不错的,败退台湾后,年的春节,胡宗南还在西昌,叶霞翟则带着孩子过了一个孤寂漫长的除夕夜,大年初二,蒋经国还特意上门将胡为真带去给蒋介石看。
此后的胡宗南逐渐淡出军界,年之后只是保持了军人的身份,不再担任实职。那段时,他也常常和妻子叶霞翟带着孩子们游山玩水,过着简单的生活。
应该说,叶霞翟的家庭生活还是非常圆满的,不过那时候的胡家物质条件并不富裕。胡宗南将自己的薪水一分为三,一份拿去救助众多、薪水微薄的部下,一份用于办公,只有三分之一的薪水用于家庭生活。
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是胡宗南也不让叶霞翟出去讲课了,而是让她专心照顾孩子,在大陆时,叶霞翟作为留美博士就曾在光华大学教书。为了补贴家用,叶霞翟还向《中央日报》副刊投稿赚取稿费。
胡宗南去世后,蒋经国还把叶霞翟请出来工作,叶霞翟也一直做到了文化大学的副校长才退休。在子女教育上,叶霞翟也非常的好强,并且很有自己的一套。她教育孩子们不要去抱怨社会、抱怨别人是否不公,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当年,黄百韬的儿子因为谋杀被判处死刑,传说是黄百韬夫人拿出了青天白日勋章才换了一命。但是叶霞翟却教育孩子说:“你们绝对不可以犯这样的错误,如果犯了,你们就自己死吧,我不会把你们父亲的青天白日勋章拿出来换你们的命”。
她叶霞翟胡宗南二人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在台湾总算过了十几年虽然落寞、但也十分平静的夫妻生活,将孩子们培养的也十分出色。
叶霞翟去世前,还给孩子们留下了一封信,要求在她的棺木上刻上“这是辛苦一生、永不低头的女性”几个字。后来,她的孩子们也遵从遗愿在其墓碑上刻下了“永不低头的女性”几个大字。
二、黄维与蔡若曙
6年春,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离开了家,走向了家不远处的护城河,毅然决然的跳了下去,她就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有名的书呆子黄维的妻子——蔡若曙。黄维被俘后,一直还对蒋介石非常愚忠,也是最难被改造的人之一。
作为顽固分子,黄维一直被改造了二十七年,也是于5年最后一批被特赦的战犯,被特赦之后,黄维最自豪的就是苦苦等待了他二十七年的妻子蔡若曙。因为同样作为国民党战犯,有人的妻子就离他而去,比如郑洞国的夫人陈碧莲就与其离婚后又再嫁。
但是,令黄维万万没想到的是,妻子蔡若曙在其特赦仅仅一年后就选择了跳河自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黄维应该天生就是一个书生,而不应该做武将。他本是江西老家的一名小学教员,后来或许是因为书生气太重得罪了乡绅,也不得不辞去了工作。黄维与方志敏是同乡和好友,在方志敏的鼓励下,黄维才报考了黄埔军校,进而改变了命运。
但是黄维对打仗也诶有多大兴趣,最上心的还是做军事教育工作,并在武汉创建了一所新制军官学校,黄维还亲自担任校长。
年,在局势的推动下,黄维被蒋介石调往了淮海战场的前线,但是黄维并不想打仗,他还跟蒋介石约定说:“等我打过这一仗之后,我还要回去办我的军校”,蒋介石也同意了他的请求,只是他没多久就沦为了人民军队的战俘,再也没有了机会。
黄维在接到命令前往战场时,正带着妻子蔡若曙和两个儿子以及大女儿在庐山避暑,而此时的蔡若曙还怀着九个月的身孕。
那时候的国民党的败局已定,国民党人撤退到台湾也大潮汹涌,年底,蔡若曙和孩子们也被接到了台湾。
虽然到了台湾,但是蔡若曙并不相信丈夫战死,国民党向来也喜欢做虚假宣传,几个月之后,她还偷偷借道香港回到了大陆一次,最终她也得知了黄维并没有战死,而是被俘了,这让蔡若曙喜出望外。
从那时候起,蔡若曙就铁了心要回到大陆,她先是带着孩子们在香港住了一年,后来才回到了上海定居,等待丈夫的回归。没想到的是,黄维过于愚忠和固执,竟然成了最后一批被特赦的战犯,以至于让蔡若曙苦等了二十多年,从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变成了老妇人。
蔡若曙写的一手好字,在上海时,她也常常去居委会和街道帮忙出黑板报,并做一些抄写和登记的工作。不久之后,她还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上海图书馆的工作。
由于蔡若曙是战犯夫人,身份特殊,图书馆当时也非常犹豫能否招录这样一个比较敏感的人,但后来还是录取了她。蔡若曙的自力更生和积极上进也被周总理看见并称赞。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在找一些民主人士座谈时,还特意提到过蔡若曙,认为她能够自食其力,非常值得肯定。
蔡若曙的大女儿黄敏南报考复旦大学时,校方一开始也比较犹豫,报到周总理那里后才得以顺利入学。
年,蔡若曙得到批准带着大女儿前去看望黄维,还带去了黄维未曾见过面的小女儿黄慧南的照片。在看望过程中,蔡若曙和大女儿反复叮嘱黄维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来和家人团聚,但是固执、愚忠的黄维对此不以为然,只是将女儿的照片放进了上衣的口袋里。
年12月,第一批战犯特特赦名单公布,里面却没有黄维,而之前北京和上海的有关部门都曾通知过蔡若曙要准备迎接黄维回家。这让蔡若曙感到很是绝望,多年的等待换来的还是一场空,悲伤之余的蔡若曙甚至还寻短见,幸而被人及时救了回来。
实际上,黄维本来的确应该是在第一批特赦名单中的,但是由于他太顽固,拒不认错,认罪态度也非常不好,才没有最终获批。
后来的蔡若曙一次次的期待着下一批的特赦名单,却又一次次的失望,整个人精神状态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开始出现幻听、失眠等症状,无法继续工作,不得不靠药物来维持。
蔡若曙一次次的充满希望,又一次次的被浇灭了希望。然而,最终等到丈夫被特赦后的蔡若曙却在精神疾病的折磨下选择了投河自尽,令人惋惜。
妻子的离去对黄维的打击也很大,他大病一场,连妻子的遗体告别会都没有办法参加,只是躺在病床上,伤心地掉眼泪。
三、张灵甫夫人王玉玲
第三个被蒋介石特意关照一定要带去台湾的是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中将师长张灵甫的遗孀王玉玲。与叶霞翟和蔡若曙不同,王玉玲的丈夫是战死沙场的,他既没有像胡宗南一样活着前往台湾与家人团聚,也没有如同黄维一般在战场被俘,接受社会主义的改造。
有意思的是,胡宗南、黄维以及张灵甫三人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员,后来才报考了黄埔军校,进而跻身国民党的军界高层。
张灵甫也算是一个人才了,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的张灵甫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小学教员,后来又考取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在西安读师范的时候,张灵甫还得到名家指点,写得一手极为漂亮的书法,还受到时在西安的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家于右任的赏识和器重。
不过,在北京上大学时,张灵甫也正好赶上了冯玉祥发动的政变,这让他感到在那样动荡的社会中要想成大事,必须当个大军官,拥有兵权,所以他就中断了学业,于5年夏前往广州,在于右任的担保和介绍下考取了黄埔军校四期,最终一步步成为了极受蒋介石欣赏和信任的心腹将领。
年底,随着国民政府的即将垮台,王玉玲作为张灵甫的夫人受到优待,她带着母亲和儿子跟随南京总统府一同撤往了厦门,然后又转往台湾。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只顾着忙于巩固残余政权,根本都是自顾不暇,经济上也是捉襟见肘。
王玉玲说当年在台湾的时候完全没有着落感,经济很困顿,日子也过的很艰难。
张灵甫生前的时候喜欢耗费巨资收购收藏古董和字画,等到张灵甫阵亡,王玉玲匆忙离开大陆时,这些古玩字画也大多都遗失了,所以张灵甫虽然身居高位,却并没有给王玉玲留下多少钱财积蓄。
王玉玲一家在台湾只能靠着张灵甫的抚恤金过日子,但这根本不是长久之计,也根本不够用。有人建议王玉玲前去求助蒋介石。
“可是我性格太硬,蒋总统家的这扇门,感觉怎么也跨不过去”王玉玲如此回应道。
王玉玲的确是一个好强之人,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生活和现状。年,在孙立人将军的帮助下,王玉玲飞赴美国,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在纽约大学会计系留学。在那段非常艰难的日子里,王玉玲白天上课、晚上也要准备第二天的功课,只能用课余时间去找工作。
每当回想起那段时光,王玉玲就感觉一个字“累”,她曾说:“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让我睡上足足一个月,完全无法想象当时是如何过来的”。
不过,付出总是有回报,年,三十岁的王玉玲从纽约大学毕业,进入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后来,王玉玲又换了几次工作,在美国航空公司稳定了下来,专门做财务管理。等到日子逐渐安稳后,她又将母亲和儿子从台湾接了过去,一家人在美国团聚。
王玉玲是受到周总理的邀请回国的,年,周总理得知了她在海外的消息后,也通过渠道向她发出了回国的邀请。
不久之后,王玉玲也收到了从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发出、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寄来的邀请信,礼貌热情地邀请她有空闲时,回祖国大陆访问。
第一次回到大陆的场景王玉玲记得非常清楚,她在广州住了一夜,第二天就飞往北京,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之后的王玉玲几乎每年都会回到祖国一次或者几次进行参观和访问。5年冬天,王玉玲再一次来到北京,此时的周总理已经病的很严重了,但他还是不放心工作,也特地委托邓颖超女士接待了王玉玲。
当记者问她是否记得那次的谈话内容时,王玉玲说她和邓颖超聊了一个多小时,都是说的一些家常,氛围很轻松,也很开心。
年,王玉玲决意带着已经九十高龄的母亲回到祖国定居,这不仅满足了母亲落叶归根的愿望,她自己也得到了幸福的晚年。
年4月,王玉玲与儿子张道宇在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六十周年时,一起登上了孟良崮。六十年世事沧桑,很多纷繁的事情,经过岁月的洗涤和沉淀,也都慢慢清晰起来。就如
西方谚语所说:“尘归尘,土归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