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散文

在青岛,寻找一个人的宁静

作者崔洪国

注:这是作者年从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期间在青岛参加海洋生态文明论坛,写的一篇关于美丽青岛的散文,今在齐鲁壹点风过林梢分享。文字虽青涩,但对美丽岛城始终充满了深情的眷恋。

那天在岛城参加完海洋生态修复的研讨会,还有一天很充裕的时间。原定约几位毕业后一直未曾谋面的同学把酒言欢,畅叙旧情。然而思来想去,平素里工作忙碌奔波,本来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时间就不多,和同学一聚,除却不胜酒力,自己的身心还是受着不自由的羁绊。想通透了,索性就谁也不去扰烦了,把这难得的一天交给自己,享受一个人的宁静。也正好呢,在岛城碧海蓝天的浸淫里盘点一下自己的情思。

记得陶渊明曾在他的《归去来兮辞》慨叹: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啊,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还要惆怅而独自伤悲呢?有时我们也难免会如此这般的庸人自扰,兀自为了一些凡俗的琐事无法释怀。当心放下了,只想幸福的享受一天属于自己的宁静,心情竟然是如此的欢欣雀跃。迎着早春轻柔的海风,沐浴着温煦的阳光,向着海,向着泛着碧波的海出发。

来岛城的机会不少,但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走,对我来说,那片海,那座城,是一个不属于我的遥远又切近的幻境,而我对她来说,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遑论我恁般的多情,也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所以,一直没有机会,确切的说是没有一个心灵的筹划,慢慢的品读一杯沧海和一个城市的钟灵毓秀。记忆深处的,只是自己很小的时候,在老师奖励的塑封的笔记薄里面插图的彩页里,关于中山公园,关于鲁迅公园,关于栈桥的点点滴滴的介绍。即便如此,我内心的深处还是深深的浸润了对于一个城市吉光片羽执着的思和想。

于是呢,我就在这思和想中,把自己浑然的交给这座城市和那一片海。那样的时刻,需要你穷尽你的睿智和人文的情怀去感悟和聆听身边的每一个细节。迤逦穿行在细沙,礁石,花草,雪松,木栈道雕琢的海滨的廊榭里,一树,一径,一草,一木,甚或一段参差嶙峋的怪石,都仿若经过了精雕细琢,和岛城的灵魂和脉络契合的浑然天成,天衣无缝。树如烟,花如海,蜿蜒细长的青石小路沿着海滨的廊榭曲折的延宕着,连及着一栋一栋红顶白墙的房子,如颗颗翡翠在树林深处探着身,向着海浪涌起的远方。与此相映成趣的,是海滨大道的另一侧,装点的华美典雅的写字楼如娇羞的少女亭亭的玉立着,如海边松林深处的情侣拉着手,依着肩,呢喃着迷情的爱恋。阳光在天上,透过薄薄的云层,毫不吝啬的把万道光芒洒满波光粼粼的海面。海在远方,在轻柔的海风吹荡下,卷着雪白的浪花,一波一波的亲吻着海边的礁石和松软的沙滩。

真的静下心来,细细的品读,一个城市,一片海,竟然有着这样深情和深沉的韵味。我内心深处的波澜不自禁的激荡着。我从每一个人的眼神中去品悟这个城市所展现的包容和从容;我从每一句问询和回答中体察这个城市品格内蕴的优雅和大气。每一个人都充满善意的回应着我的眼神,每一个人都用微笑的目光迎送着我匆匆的步履。

回来后,我一直深深的感动着,一直用另外一种语境解读着我片刻获得的宁静和与岛城物我两忘的交融。一直深深况味着海边的礁石上刻的那首《一杯沧海》:每个人都是一只杯子,但杯子的大小不同,有的杯子装得下一片汪洋,有的装不下自己的欣赏。每个人都是一只杯子,但里面盛的东西不一样,有的杯子里盛的是大块文章,有的杯子里盛的是小肚鸡肠。倒空你的杯子,让人生作别样想。

也难怪,一杯沧海,装下了一个美丽的城市,谁还能非议她的优雅大气和从容自信呢。既然如此,只要有时间,就在海边,在青岛的海边,继续享受一个人的宁静。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写作学会散文评论委员会委员,济南市作协会员,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品集》长篇非虚构纪实作品《列车前方到站徐家店》《胶东散文十二家.崔洪国卷》,在报刊、媒体、平台发表散文、书评余篇。

壹点号风过林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