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金江涛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丁阳光实习生王雯妍李凯歌)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进一步擦亮“道德名城魅力周口”城市名片,周口市委网信办、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映象网联合策划开展“道德名城魅力周口”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记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周口人民砥砺奋进奔小康的美好生活图景,展现周口新时代发展的蓬勃形象,进一步扩大周口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本期走进历史底蕴深厚、农业特色闻名的“鸿昌故里”——周口市扶沟县。

03:00

扶沟古称桐丘,地处豫东平原,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黄河古文化发祥地之一。“红色事迹”千古传唱,这里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的故乡,是革命老区,红色岁月不褪色,红色基因代代传;这里是南宋理学家程颢修建的千年书院“大程书院”的所在地,“程门立雪”的传说轶事便出自于此。年,该书院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被誉为“全国果蔬之乡”,围绕“提质效、扩规模、创品牌、建平台、强体系”总体思路,以打造“中原菜都”为目标,持续做强做大蔬菜产业……

全力打造“中原菜都”产业助力经济提质加速

走进河南农业大学扶沟县蔬菜研究院,一排排翠绿的菜苗映入眼帘,育苗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侍弄菜苗,喷水、栽培。深入种植大棚,瓜果菜苗长势喜人,处处透露着生机。

00:53

“这是在给菜苗翻土、施肥,等下统一浇水,这一排是辣椒,后面那排是包菜,平时咱们吃的蔬菜这里基本都有……”25岁的张英杰学的是园艺专业,毕业后便来到研究院,至今已工作近两年,聊起他的工作内容和育苗情况,张英杰侃侃而谈。

“这是南瓜嫁接黄瓜,我俩分工配合,她‘开刀’、我嫁接,速度还是很快的,他们都叫我俩‘蔬菜医生’。”在该院嫁接棚内,来自河北省衡水市47岁的史训喜和51岁的张立春正在用嫁接技术嫁接黄瓜,精准利索的动作是十年如一日工作练成的。

据该院负责人马强介绍,扶沟县蔬菜研究院成立于年,是集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实习、培训、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承担着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国家农业部重点项目,被认定为是周口市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农业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近年来,该研究院一直致力为广大菜农培育蔬菜“名优特新”精品,为全国菜农示范推广蔬菜“新技术”,同时为新型职业农民、大学生培训提供实训基地,为省市调研蔬菜提供了“扶沟样板”,更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提供了“扶沟数据”,已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产业支撑。

扶沟县物产富庶,蔬菜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果蔬之乡。现如今,“扶沟西瓜”和“扶沟辣椒”先后通过了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扶沟辣椒”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南北绿韭”和“天御红”被评为“全国蔬菜十佳畅销品牌”,扶沟县还曾两次将韭菜种子送上太空,扶沟韭菜种子已占据全国韭菜种子市场份额的70%……扶沟蔬菜实现了北上南下、进京入海,出口到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

扶沟种菜而兴,农户种菜致富。扶沟县正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推进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向“高”“新”“精”发展,全力打造“中原菜都”,提高扶沟蔬菜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实现“路通华夏,菜销五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绘就宜居宜业美丽新画卷

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房屋、一条条宽敞明亮的道路、一面面寓意美好的墙画,处处透露着勃勃生机。一走进扶沟县韭园镇二十里店村,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使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很高。该村与“道教圣地”雾烟山相邻,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二十里店村先后获得了“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二十里店村倡导孝道文化,已连续多年开展“孝子孝媳”评选;村民们自发组织成立了腰鼓队,丰富了文娱生活,精神风貌焕然一新;该村的光伏发电项目是豫东地区最大的太阳能板发电站,吸引了周边村民前来务工,带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位于韭园镇的小王庄村以孝善文化和保存清代建筑较多较好的古建筑群在扶沟享有盛名。村内一“王家庄园”,始建于明朝中后期,有多年历史。年,王家庄园被列入扶沟县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功入选省市文保单位。历史更迭有序,王家庄园虽不负盛景,但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依然传续。现如今,小王庄村正以“王家庄园”为依托打造“老庄印象”,还增建四合院突出乡愁主题,打造乡贤文化,为小王庄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小王庄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实施了以“红砖印象”为主题的墙体、庭院、牌坊改造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被誉为“中国景观艺术村落”。该村已先后荣获了河南省健康村、河南省旅游特色村、河南省文明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让村庄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推动其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中又好又快协调发展。

红色事迹代代相传“理学圣地”引领千年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峥嵘岁月中,无数民族英雄留下一件件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那段红色记忆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财富。扶沟是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的故里,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拥有优秀红色基因的沃土,涌现出剿匪英雄姜鸿起、智勇双全的革命者何介夫、川藏线上的筑路英雄张福林、塔湾村18名烈士等革命先烈。

来到吉鸿昌将军纪念馆,铜像广场上伫立着全国最大的吉鸿昌青铜雕像,高大宏伟的雕像充满历史的厚重感。纪念馆内,设置了瞻仰大厅、吉鸿昌事迹展厅、扶沟英烈厅等,在讲解员深入浅出的解说下,红色事迹一一陈列在参观者面前,馆内陈列的图片资料和珍贵文物将众人的思绪带入历史长河……

据了解,该纪念馆先后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和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馆内光影让历史文物“活”起来,也让吉鸿昌的事迹更加深入人心。英雄虽逝,精神长存,红色基因在扶沟大地代代相传,绽放着时代的光芒。

在扶沟的繁华市井中,还存在着一座清静幽然的大程书院,是“程门立雪”典故的见证。大程书院始建于宋代,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程颢所建,是其讲学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北部最完好的古书院。程颢于扶沟任知县时,尚宽厚重教化、兴建学校。他亲自“聚邑之优秀子弟而教之”,并倡导“乡必有校”,请有名望的学者到扶沟传道受业,使扶沟县域文风一时丕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除此之外,大程书院的建筑也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研究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扶沟县的“文化名片”。该书院规整典雅,青石台阶、朱漆大门,砖瓦与窗子的雕刻与绘画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典故、一桩桩代代相传的名人事迹带领参观者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如历经千年的“明珠”,岁月的沉淀更是为它增添了厚重感。

“中原菜都”绽新颜红色血脉永赓续。扶沟县正紧紧围绕打造“道德名城魅力周口”城市名片,不断扩大农业产业优势,以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美丽新扶沟,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沟样板”,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