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东古镇因水阳江而兴起,现存的水东老街保存完好,典雅的徽派建筑与青石板铺成的街道相映成趣,更显盎然古意和徽风皖韵。水东素称“枣乡”,水东青枣自明代就闻名于世,“金丝琥珀枣”更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食。水东地处宣城市东南29千米处,省道直贯境内,皖赣铁路静卧镇西。曾因中心镇位于水阳江东岸,江水从镇西流过,与黄渡乡西戴村隔河相望而得名“水东”。水东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集镇,据记载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水东镇始建于隋唐时代。明清时期,古镇水东因水阳江这条黄金水道”而成为鼎盛的商埠码头。现存的水东老街街区面积约0.5平方千米,街道全长米,宽4米。上街头、下街头、正街、横街、当铺街、网子街、沈家巷等街巷纵横交错,形成连环街市。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两侧,是清一色的青砖、黛瓦、木檐马头墙,更显盎然古意和徽风皖韵。古宅大都是明清建筑,内部架构简洁匀称,雕梁画栋,别具匠心,有很高的工艺水准和研究价值。其中,代表性的建筑有大夫第、乌龙院、防火钟楼、汪同发油坊、庆昌仁当铺等。水东古镇老街入口处的宁东寺(又名三官殿),始建于唐代,是宣州现存最古老的寺庙。老街的“十八踏”和“五道井”是两处极有特色的历史遗存。“十八踏”上建有一幢二层牌楼,古朴典雅,与老街风貌浑然一体。“十八踏”下是青石砌成的方形古井,井下有一个20余米长的水池:桥上饮用,桥下盥洗。井水清澈甘冽,终年不涸。水东圣母堂位于老街一隅,为哥特式建筑风格,占地面积平方米,是华东六省市两座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鸟瞰教堂呈十字形,其内部为砖木结构,古朴典雅,教堂建造之坚固,用功之精细,虽经百年风雨侵蚀,仍耸立天际,完好无损。每年“进教之佑”、“圣母主保”两大瞻礼,上海、合肥、芜湖及周边信众前来朝靓圣母,其影响遍及东南亚地区。碧山龙泉洞位于镇东4千米的碧山脚下,与广德的太极洞齐名。据专家考证,龙泉洞约形成于万年前,为石灰岩溶洞。现在的龙泉洞,洞外山峦起伏,林木苍翠,泉水叮咚,建有餐厅、茶庄、旅馆等旅游服务设施,房廊蜿蜒,楼阁参差,掩映于茂林修竹之中;洞内规模宏敞气势磅礴,曲折幽深,怪石离奇,宛额若龙宫,美不胜收。洞内有上下7层空间开阔,天然景观多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帽遍布,神采多姿,晶莹瑰丽,令人叹为观止,犹以孔雀开屏、水中黄山惟妙惟肖。洞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8℃左右,是夏日纳凉好去处。碧山龙泉洞水东镇南约5千米处,遗有余年历史的古村落—东胜小胡村,其格局和建筑大部分还保持着宋朝的建筑模式和风格,木质结构,青砖灰瓦,朴实中透出纤巧和灵气,村落的规划布局、建筑风貌、楹联碑记,留存的宗谱、族谱,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印迹,贯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文化脉络,可以使我们大体了解古代“耕读社会”与“宗族文化”的梗概。村内有省级重点文物—小胡村花戏楼,区级文保—百步三道桥,保存较为完好的徽式三层楼,整个宋庄古色古香,透射出浓厚的人文气息,赋予千年古镇丰富的文化内涵······早在明代,水东镇就因盛产蜜枣和发达的商贸而享有盛名,现已建成名符其实的中国蜜枣之乡、江南工贸旅游名镇。镇域内有优质枣园、经果林、竹木山场等多种农业资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65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