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中国曾经是一个巫风盛行的国度。

频繁的巫术活动和浓重的巫术意识,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民俗乃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在巫术活动中有许多的“辟邪”行为,所谓的辟邪就是屏蔽排除邪祟。

中国古代攻击鬼魅邪祟的巫术大多都要用到辟邪灵物或者说是被大家认为的具有超自然力量或者某种巫术作用的物品。这些物品一般有两个来源,第一,古代流传的传说神话,第二,是人们以自己的心去揣度鬼魅的心,认为自己害怕的东西,鬼魅一定也会害怕,这也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投射效应”。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下我们中国古代乃至现代一些辟邪的巫术灵物。

桃木

在秦代以后,“鬼畏桃”的观念深入人心。古人对桃木的辟邪功用深信不疑,很多桃木制品,甚至与桃木有联系的桃汤都被用作辟邪手段。

根据史书记载,王莽篡权后,经常梦见汉高祖刘邦对他严厉斥责,为了让自己睡个好觉,王莽派人对安放刘邦神位的高庙来实施法术,其中就有向四面泼洒桃汤的方法。

汉代方士介绍说,拿七枚桃枝当做箭,用桃弓依次射出后重新捡起,最后将桃弓、桃箭与四块大青石一同埋在庭院四角,家里就不会闹鬼遭殃了。这样的方式一直到明清代仍然被广泛使用。

大约从唐代开始就有文人在桃符上书写对联,到宋代,写对联的人越来越多。到明代,纸上对联开始取代桃符对联,这也就是我们的“春联”,这时的巫术意义已经比较淡薄了。

桑木

在古代巨著《山海经》中,有关于桑树的描写有很多,书中说到,汤谷中生有“扶桑”,也就是大桑树的意思,与十个太阳相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这里可以看出桑树和太阳的关系密切,从中也可以看出古人对桑树的崇拜。

自商代建国之后,商人就特别崇拜桑树,认为桑树有着不可描述的神秘力量。这样,桑树就慢慢进入人们的意识,跟驱鬼辟邪结合在了一起。

在秦简《日书诘篇》中多次提到先人用桑木驱鬼辟邪的例子。

简中说道:一只狗形鬼怪常常在夜间深入居室,扑咬男子,调戏女子,人们无法抓住它,其实这是神狗扮成鬼怪前来捣乱,将桑树皮做个处理,吃下,然后怪物就会停止作乱。

鸡犬

鸡能知时报晓,历来被人视为光明的使者。

狗能守卫门户,在古人心中他们都是灵性的动物。

按照人们的说法,认为鬼魅总是喜欢待在夜间,幽暗中活动,他们害怕白昼和光明。而雄鸡恰恰向世间报道白昼的来临。

犬被作为巫术的灵物是从春秋开始的。在古代传说中家犬又是“九头鸟”的克星,传说此鸟有十个头,但是后来被狗咬了一个,于是成了九头鸟。

照妖镜

《抱朴子登涉》说到,世间万物,老二成精都能变成人形,但是它们有个弱点,就是不能在镜子中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

在《本草纲目》卷八中记载,用古镜煮汁和各种药一起服下,可以治疗邪气和各种小儿疾病,如果古镜有铭文,字体越古老越是效果佳。

有关照妖镜的风俗和传说激发了诗人和小说家的艺术灵感,比如在《西游记》中写过托塔天王手持照妖镜捉拿孙悟空的情节。《红楼梦》中跛足道人送给贾瑞“风月宝鉴”的情节。

在居室布置方面,明清人认为家里应该悬挂大镜子,每天早晚照照,这样不仅可以长寿,还可以远离邪恶。在葬礼上,汉代随葬有随葬镜子的风俗,其目的是为了死者驱逐地下的恶魔。

厌胜钱

”厌胜“是指压制,制胜的意思,钱之所以成为辟邪物品,是因为自它出生以来就一直在控制着人类,人类不得不对它顶礼膜拜。这种厌胜钱的制造和使用是从汉代开始。

厌胜钱的另外一个重要用途就是驱邪治病,据清人说,手持“周元通宝”一文即可治愈疟疾。历代医学家都相信古钱可以治病,他们的疗法就是用古钱煮水服用。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就记载过”古文钱“的独特功效。

虽然以上这些都是没有太多科学依据的,但是这些是我们古人的一种生活智慧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一点不可否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