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石是一种结晶很细、结构致密的碳酸盐岩轻风化而成,含有大约10亿前的海藻化石,形成于晚元古代震旦纪期间。经过吕梁构造运动,海水漫及境内,使灵璧成为一片浅海的海滨。此时,原海藻植物大量繁殖生长,形成礁体,在海相沉积作用下,发育成现在各类石矿体。

后进入古生代约4至2亿年前,经地质构造运动,地壳抬升至陆地,又反复地质构造运动,下沉为浅海泻湖。至2亿前的印支构造运动,此地才隆起为陆地,海水退去,地质又发生褶皱和断裂,到燕山构造运动,伴有火山喷发,出现了岩浆岩地质。

进入新生代,在石灰岩溶蚀区沉积了第三纪地层(存有孔虫和化石),近百万年,形成第四纪冲击平原地层,上层地层多数隐藏于下层地层之下,少数零星出露在低山丘陵剥蚀残丘处,经过复杂漫长的地理变化,从而形成了特殊的地质和造型独特的灵璧石,其石属古代地层中的碳酸盐岩。

最具代表的磬石为隐晶质石灰岩,由颗粒大小均匀的微粒方解石组成,含有多种金属矿物及有机物,摩氏硬度在6~7之间。颜色为黑、白、绿和杂色,形成奇特造型。由于硬度较高,不易风化,保存性也高于其他石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