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灵青石 >> 灵青石发展 >> 芳华bull泉口

(一)喀斯特魔城

此行泉口,彻底颠覆了我对“石林”的印象。林汉筠老师的点拨,仿佛是一个路标,宛若是一种昭示。

这些远古的来客,在林汉筠老师眼里,全然活了起来,有的是“长城”,有的是“蟒蛇”,有的是“火炬”,有的是圣人的“脸”……,漫步在这巨大的石头城里,每一处存在都有来历故事,每一处相遇都如同初见,每一处眷顾都会许你心间芳华。

依稀记得,刚到泉口那会儿,偶然得读原贵州省委书记朱厚泽的《山之骨》:“钙,世代所珍。至于其人,乃山村野夫也。出身边陲,远离京华。无奈赤诚的良知乘时代之大潮将其卷入风暴旋涡。沉浮之间,身影偶现,时而入人眼目罢了,野气未消,钙性难移,但恐所剩无几矣……

是的,当那山之骨从溶蚀它的茫茫酸雨、地下潜流中,从浩瀚的林莽深处、野草丛里,渗过泥沙与岩缝,历经艰辛和曲折,沉激、蒸腾、散发、扬弃了那污烟和瘴气之后,它必将会重新凝结出来……这是自然造化之所致,也符合人类历史之规律。

“石林”之大,“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瘦骨嶙峋的锋芒、丰硕肥胖的剽悍、斑驳苍劲的狂野、峥嵘峻峭的坚毅,棱角分明,个性十足,不容蔑视,充满了魔性。

窃以为,天下的“石林”有两种,一种是这里,世间最有才情的风骨。另一种,是其它。

(二)板紧坡

人们都叫它斑颈坡,想要给她一个美丽的传说。

但偏偏有人不给。这个人,就是清顺治庚子(年)科举人田茂颖,他在《龙壁诗》序中说:石马南行十里,有板紧坡。坡脚有溪,溪旁有石壁斜立。壁心有龙状,阔寸许,长尺余;形势妖娇,头角激昂,通体阳文,备极天巧,此颖三十年前目击也。去年夏四月,龙增至九矣。时以为欺诈,入郡城,路过其处,披荆往视,实八龙焉。夫一石也,胡为龙乎?胡为乎八?因名为龙壁,勉成四韵以纪之。

削壁临溪历岁中,忽生龙迹八风雄。

爪鳞飞动烟云气,头角分明造化功。

剩有阴晴含霭紫,更饶朝暮引霞红。

保时一跃其升去?直布甘露遍碧空。

每当春水初生、春林初茂、春山可望时节,我都会邀当地人田剑波“披荆往视”龙壁。而每次路过板紧坡,那“一望帽子落”的心跳,都是一场渡劫。清人陈法《黔论》说,“黔处天末,重山复岭,鸟道羊肠,舟车不通,……而居黔有八便……鱼米贱价一也;无大荒祲二也;无祁寒盛暑三也;风俗简朴四也;举人一科拣选五也;奇山水可供游观六也;山多林木养生丧死无憾七也;山洞可以避秦八也。”

泉口应如是,君意何如。

(三)螺蛳及顶

螺蛳及顶,一说是佛头顶上布满了的螺髻。但在泉口,有另外的说法,就是位于官村的田氏祖先墓。该墓外露部分占地35平方米左右,高2.5米。外墓用扇形青石扣砌而成,螺蛳状,当地村民称为“螺蛳极顶”。可惜的是,墓的碑板,被墓主后人用粗条青石堆砌隐藏。

“螺蛳极顶”又叫“妥灵茔”,墓葬点在“庸州”治所遗址下方米左右,与石马比邻。《田氏宗谱》和民国《沿河县志·建置志》载,隋末(公元年)陕西天鹅山白莲教金头和尚叛乱,调黔中刺史田宗显往征,兵至天鹅山与战,贼溃奔成都,追及复败走渝城,潜往小河,踵至漆地,建牙,访贼至石马,问住民何所,答以石马故庸州也。宗显以山水秀丽,土地肥饶,兼之城郭依然,迨贼受首,遂家焉。

思州田氏,自从唐武德三年(公元年)建置以来,直到明永乐十一年(公元年)改土归流,为田氏之治达年,如果从隋代田宗显开始算起,田氏在思州长达年,民间亦有“田氏天下年”之说。

思播田杨,两广岑黄,历史渐行渐远,那些流传在江湖的传说,浓烈地印证着这里昔日的芳华。

也许,我们就生活在真相上。

(四)石马

我已记不清我是第几次去看“石马”了,为了传说不再是传说。

石马是思南府十景之一,在德江县泉口镇马喇村。郡人安康诗颂:

石马名山接上台,郁葱云气近蓬莱。

大完气象由天造,西极精神岂匠裁。

风过不闻嘶紫陌,春来惟见长苍苔。

时人贪爱同支遁,题咏还归杜老才。

邑人有打油诗赞:

石马无鞍在庸州,古来移下数千秋。

大风忽忽无毛动,细雨霏霏有汗流。

嫩草风吹难入口,长鞭夜打不回头。

强人大力牵不走,天地作栏夜不收。

石马是马,年年岁岁,风雨不误,寂寞持久地守护着这世间最纯美、最笃定的忠诚,不与百花争艳,不与风月谈情。

石马是地标,生活在湘鄂川黔泛黄的田氏族谱中:“石马,乃古庸州地。唐武德初年,以其地当牂牁之冲,苗夷叛反不常,故设庸州之治以弹压之。及天宝二年,罗甸交侵,牂牁连祸,为官者难蒞任,为民者荡散难棲,而庸州之治废矣。其基址在兽临堆之后,宽坦正观大,左右均调,风水不让中州,诚可为立州之所。栋宇虽废,街道犹存;规模壮扩,修砌体制工致。从古名其地曰衙宅。前案山伟,修真武观于上,阶基石磉,取备于衙宅,故石不用碓凿谅修而安之耳;右名观音堂,一古制也,堂虽颓圮,基址尚在,迹虽陨而瓦石犹存。昔,田氏先祖于南宋宁宗嘉泰间封宣慰世职,传至兴朝胞弟兴圭、兴彭,以庸州地田多土肥,鱼鹿最繁,而且近邻杉木、砂红、水银,取之甚便,因以庄焉。然庸州既废,名闻犹存,因地有石,其形肖马,故名石马。”

石马、庸州、衙宅、兽临堆、真武观、观音堂,这些惊艳时光、温柔岁月的名字,偶遇的老人随手能指出具体的所在。

我还会去看石马,为了传说不再是传说。

主编:文俊彭娅

审核:张金宁

校对:杨海

编辑:牟连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