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www.xuexily.com/npxxc/npxyl/820.html

走吧,跟着“长安逍遥游”换个视角看世界!

陕西蒲城,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它是北京时间的始发地,这里在葬唐睿宗后曾改名奉先,就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蒲城有著名的唐五陵——桥陵、泰陵、惠陵、景陵、光陵。

蒲城文庙旧址

这里还是著名的将相故里,是国民革命军杨虎城将军和清朝宰相王鼎的家乡,这个小城可真不简单,其实在蒲城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蒲城文庙,这里不单有一个独特的六龙壁,还有米芾、王鼎、林则徐等名人手书碑刻和高力士神道碑等。

据记载,蒲城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四年公元年,宋、元时期均有修葺,明正德七年公元年、万历四十四年公元年、万历四十六年(年)、清乾隆三年(年)曾重修或增修,这座县城的文庙可谓是历史悠久。

蒲城文庙就位于蒲城县城中心的红旗街上,文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现存建筑有六龙壁、石牌坊、棂星门、戟门、明伦堂及两侧掌酒司、典库司、东西庑及厢房。现在已经是蒲城博物馆,收藏着不少蒲城出土的碑刻、造像、经幢、牌匾等文物。

文庙外的六龙壁

这里最为著名的当属文庙的六龙壁,也是最为显眼的,六龙壁是在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年,由时任蒲城县属官员主持修建。是由精美的琉璃砌筑而成,左右两侧石制牌坊各一,与六龙壁浑然一体,六龙壁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前后各有六条龙,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从九眼石门中腾空而出。

六龙壁两旁还建有石牌坊,据说这种建造格式在全国也是独此一处的,上面分别写有“文章祖”、“帝王师”两块匾额,这是时任山西巡抚的蒲城人樊东谟所题,意在赞扬孔子是文章的师祖、帝王的老师,其实蒲城人王鼎也曾是道光皇帝的老师。

精美的龙壁

在北京故宫里有一处九龙壁,金碧辉煌、建造极为壮观,游客都喜欢在这里合影留念,据记载,故宫现存九龙壁是清乾隆二十一年(年)重建的。而陕西蒲城这个六龙壁虽然规模稍小,但却比故宫龙壁建筑早了年,如今这座六龙壁还保存完好,让人们可以一饱眼福。

除了历史悠久的六龙壁,蒲城文庙最著名的当属它保存的碑刻了,当年的明伦堂已经辟为碑林陈列室,这里保存着不少珍贵的碑刻,有林则徐、王鼎、米芾、李阳冰、唐玉真公主手书之碑刻多件,还有著名的唐代高力士神道碑。

神道碑碑首

米芾是宋代著名书法家,“昼锦堂”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相州昼锦堂记》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为当朝重臣韩琦所修“昼锦之堂”所做的题记。原碑由大书法家蔡襄书,从宋代起至清朝止,有记录的古代书法名家以《昼锦堂记》为内容创作的书法作品就有蔡襄、米芾、赵孟、祝允明、文征明、文彭、董其昌、朱耷、康熙帝等十多人,但是人们大多知道“蔡襄本”“赵孟本”“董其昌本”而很少知道“米芾本”,这也足见米芾本的珍贵。

高力士神道碑

关于高力士神道碑,据史书记载,高力士死后,唐玄宗遗诏命陪葬于玄宗陵寝———泰陵。公元年,高力士墓前立碑一方。由于历年战乱,碑石遭破坏,清乾隆时,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中曾提及“唐内监高力士墓碑石刻中断、每行只存二十余字”。说明此碑在二百多年前已残缺,只存上半部分。

据说年,在蒲城县金粟山泰陵附近,找到了残碑的下半部分,现已接对完好,高力士碑碑身为纯色大青石,高四米,宽1.5米。碑文共三十行,每行五十五字,共字。碑额题“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督都高公神道碑”,京兆府户曹参军李阳冰篆写。正文为翰林待诏张少梯书。这两人都是当时著名书法家,笔力苍劲,所以神道碑也是非常珍贵。

一直以为蒲城最著名的是当地的酥梨和花炮呢,原来它竟是这么有文化底蕴的,看来以后还得好好去看下了,你们觉得怎样呢?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