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色迷人。近日,笔者一行有幸赴堂洼古寨采风,走进画里乡村,感受古寨风韵。
堂洼古寨位于宝丰县城西五公里的杨庄镇堂洼村。建于民国十九年六月的东寨门楼保存比较完整,同期建设的四周寨墙大都坍塌损毁。北寨墙是在原址基础上重建的,较好地恢复了古寨的历史风貌。堂洼古寨是革命老区宝丰红色旅游地之一,寨内有“堂洼阻击战指挥部”旧址。宝丰县政府于年9月23日公布堂洼古寨东寨门楼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今保存完好的东寨门楼自堂洼村北口进入村子,来到村子的中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西侧青石砌的古寨墙,寨墙上修有垛口,犹如长城上的垛口一样。寨墙东北角修有寨墙楼,形如炮楼一样,但比炮楼大,二楼留有两个用于瞭望与防守的窗口。东北角拐角处的寨墙上“堂洼古寨”四个红色大字分外醒目。询问寨墙下的村民得知,东寨门在南边不远处。
沿寨墙外的道路向前行走约百十米,来到村子的中南部。一抬头,只见路西侧一座寨门楼巍峨壮观,高高矗立。寨门楼由青石砌成,共分两层,高约十米。寨门楼二层有两个窑洞形的窗口,在当时用于瞭望和防御。寨门楼两侧由青石砌成的寨墙上各修建有六个用于防御的垛口。寨门楼上刻有“紫气”两字,左侧落款民国十九年六月。阳光普照,紫气东来,堂洼古寨充满扑朔迷离的妩媚神韵。
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感恩亭寨门外道路东侧有一棵皂角树,约需三人才能合抱。树干盘虬伸展,枝叶遮天蔽日,枝条上的皂荚在秋风中轻轻摇曳,犹如一个个小精灵跳着那支跳了无数季的“秋之舞”。树枝上挂着一只大红灯笼,为这寂寥的季节增添了一抹暖色。历经风雨的古树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见证了古寨的历史,古往今来多少兴衰沉浮在那里演绎。
拾级而上进入古寨,只见寨楼南侧有青石砌的石阶通向寨门楼南侧的平台,平台低于寨墙一个台阶,距寨门二楼南侧的门口有一米距离。寨门楼二楼向内留有窗口,用于瞭望;向南留有枪眼用于防御。寨门楼一楼向内也留有枪眼。
游客漫步堂洼古寨,感受古寨风韵东寨门内北侧建有一个长方形的轩榭,供游人休息。往里走高一个台阶的平台上摊着村民晾晒的玉米,今年风调雨顺,秋季玉米收成不错。北部是一处民居,南边是一处院落,院落里种着树木,院门口停放着一辆马车。稍靠里边路南侧有一个照壁墙,墙上绘着“喜迎四方游客”的彩绘,照壁顶部是二龙戏珠的雕塑。
往里走,民居西侧的一个院落是一个桃园,穿过桃园北部的一个小拱桥,只见一座古亭映入眼帘,此亭名曰“感恩亭”。亭高两层,亭子顶部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亭子外边分别绘有风景、人物、花鸟等彩绘图画,亭子顶部也绘有彩绘图画。亭子北侧的标牌上有“画中古寨”“福地堂洼”八个大字。
一架辘轳井、一眼凤凰泉,诉说着乡村故亭子的东侧是一个小型的健身广场,配套有各种锻炼器材。广场的东部有四棵枸树和一棵榆树遮挡起一片绿荫,树荫下有一个红石磨盘做的圆桌和四个青石门墩做的石凳。村民健身累了可以在树荫下休憩。
感恩亭北部是一个广场,广场靠南边一个圆形的花坛内有一尊天然石雕。该石雕形似一头凝眸静卧的雄狮守护着古寨这一方热土的祥和。堂洼古寨东边是亩的公益林,寨子四周树林环抱,绿树掩映,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年12月25日堂洼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荣誉称号。
村中约需三人才能合抱的皂角树古寨中南部路东是堂洼阻击战指挥部旧址。院内临街的两间厢房保存比较完好,青石砌的墙面,兰瓦覆顶,老屋绿树掩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曾在堂洼古寨附近发生过多次阻击战,为中原野战军解放中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回味一段往昔的峥嵘岁月,铭记堂洼古寨的光辉历史。
古寨中北部路西有一处景点叫“凤凰泉”,凤凰泉西侧是一口古井,井上有一架辘轳,水井前的一块碑刻上刻一个“甜”字。凤凰泉背后一定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当年,泉水汩汩翻涌,甘洌的泉水滋养着古寨的一方热土,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年的古井井水一定非常甘甜,到井边汲水的村民络绎不绝,辘轳终日吱呀鸣响,和着凤凰泉叮咚的泉水流淌的旋律,那是古寨最动听的乐章。
古寨的西北部有一块田地里种的是牡丹花,近年来,堂洼村为了更好的开发本村的旅游资源,不断调整种植结构,打造了油牡丹种植园。春季到堂洼古寨旅游的话,还可以观赏到牡丹花海的景观。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令游客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花开富贵,平安吉祥,令人想起先贤司马光的“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的优美诗句。
关于堂洼古寨名称的由来有一个美好的传说。相传在汉代时,江淮间有一个宝黾郡。郡西十里山岭上有一个石寨叫郭家寨,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有一年宝黾郡大旱,郭家寨颗粒无收。第二年旱情没有缓解,又闹起了鼠灾和虫灾。郭家寨有的百姓不得已出门逃荒,流离失所。无奈很多村民在寨东的石台上烧香祈祷,乞求上苍普降甘霖,解救黎民。村民的诚心感动了上苍。玉皇大帝派皇龙三太子随观音菩萨下界降雨消灾。皇龙三太子和观音菩萨驾祥云降临郭家寨后,皇龙三太子发威做法,郭家寨及附近村庄普降瑞雨,旱情得以消除,当地的鼠灾和虫灾也在一夜间消除。皇龙三太子又用龙爪一点,郭家寨东边立刻出现两眼甘泉,汩汩翻涌,泉水甘洌,这就是“一步两眼井”。皇龙三太子又掏出腰间随身带的玉印,在寨东洼地一按,地下立刻出现一个长两米宽一米的币形印迹,印迹泉水翻涌,汩汩流淌,这就是如今皇龙庙内的水池。观音菩萨又施法为当地百姓降福消灾,后来郭家寨及附近村庄风调雨顺。郭家寨村民为了感谢皇龙三太子和观音菩萨的功德,在寨东洼石上修建了“皇龙庙”,庙内供奉皇龙三太子和观音菩萨的塑像。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到那里上香祈福,皇龙庙香火不断。因庙堂建在寨东的洼地之上,后来村民把郭家寨改名为“堂洼石寨”。据说如今天再旱,堂洼村的“一步两眼井”和皇龙庙内的水池内的水从未干过。
石寨外路边的菊花在秋风中恣意绽放,盛开的菊花象征着堂洼人民勤劳善良、追求美好生活的坚韧精神。新时代新气象,近年来,该村干群正同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整治村容村貌,谋划产业发展,向着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迈进,千年古寨犹如盛开的菊花焕发出勃勃生机。刘建刚文/何乐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