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明水秀风光美,虎跃龙腾日月新。亲爱的听众朋友,文旅连城夜读栏目《诗说连城》年3月开播至今,以温暖的文字、温婉的乡音、温情的感召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栏目组同仁将与您更加亲近神奇的冠豸、永远的故乡,迈向新时代新征程。
《诗说连城》秉承初心,持续刊播连城籍作家和外地作家抒写连城的诗文,每周六18:00首播,和您如期相约,在一些特殊节日会推出应景“特别专栏”,您和家人每一次欢聚于此,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光。
写起来、说起来、分享起来吧,让我们为展现家乡悠久的文化内涵、古老的客俗风情、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而奉献一瓣心香。
导语幸福连城铺画卷,诗说连城情最真!
今天的《诗说连城》我们一起欣赏张碧秀老师的《一枚香》。
一枚香作者张碧秀
芷溪,芷溪,芷草之溪。轻轻念读,就觉唇齿留香,让人神往。
小雪后第二天,有幸第一次走进有着"千烟之家"美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芷溪"。
在当地老师的热情带领与详细讲解下,一幅底蕴深厚的历史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一幢幢气势恢宏的古建筑,一座座雕梁画栋的古民居,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青石巷,无不彰显昔日的车水马龙,繁荣昌盛,地灵人杰。一边缓缓走着,一边聆听老师的解说,一边又叹息自身知识的浅薄。并在内心设想着如果平日对于门庭、院落、雕窗、飞檐、牌匾、人文、历史等等多一些了解,多一些探究,那么此行一定会更丰富更完美。
神思遨游中猛然被一阵稚嫩欢快的笑声惊醒,原来是五六个大约八九岁的孩子正嬉闹着从一个古朴的石门走出来,只见门楣上方用行楷写着"文臣公祠"四个大字,旁侧一块木板上又用行草"芷溪书屋"加以标注,还未走近,一阵墨香就已在空气里弥漫开来。
随着孩子们的笑声,我们走进书屋。这是一个古老的院落,中间是一个正方形的天井,阳光暖暖地照射下来,落在老旧的大瓷缸里也让游动的金鱼更显动人。正堂与两个侧厅的墙壁上都挂满了书法与绘画作品。两个侧厅摆放着许多桌椅,书架上分门别类堆放着各种书籍,好一个整齐雅致的书香园地。
虽已到放学时间,但还有几个小姑娘依然津津有味地在看书,有坐着的,有站着的,目光清澈有神,面容恬静愉悦,丝毫没有被我们的突然到访打断书中精彩的世界。看着她们那如饥似渴的神情,突然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一代又一代贤良卓越的芷溪人。
从书屋出来,转过一个巷子,一阵浓浓的酒香扑鼻而来。哇!好熟悉又久违的味道。我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气,又忍不住吞了吞口水。同行的人也想起了我们客家醇香的糯米饭,以及小时候偷喝糯米酒的情景。
说笑间已来到一民宅,只见院子里架起了一口大火炉,火炉上支着一口大铁锅,锅里炖着一个大木桶,木桶里蒸着刚秋收的糯米,炉火旁的矮凳上坐着一个老奶奶正认真地添柴火。炉火旺盛,青烟袅袅,香气四溢。
除了书香,酒香,还有一个让我特别难忘和喜欢的香,那就是兰花香。
每一家院落都有一处天井,每一处天井无一例外都种养着几盆兰花。叶子修长飘逸,油润光泽;花瓣清新幽远,淡雅脱俗。让我情不自禁地靠近,定睛看了又看,俯身闻了又闻。也想象着兰花的主人到底有着一颗怎样的心灵,在如此繁忙沉杂的农村生活中竟有这样的闲情逸致。
尽管我读不懂古老幽深的人文历史,读不懂雄壮浑厚的古建筑群,但芷溪之行,还是深深触动照见了我。
当我叩响青石板,抚摸斑驳的墙,穿过长长的老巷,看到饱经沧桑的门上一些紧闭的锁时,当一阵阵清香拂过鼻尖缓缓流淌心间时,终于明白,人生修行的路上无论遇见什么,都要胸有幽情心怀古意,把每一个烟火日常过成一首诗,一朵兰,一枚香。
文旅连城出品
音频:语丹林锋
编辑:罗术
审核:李剑
监制:傅晓冬
说明|每周六晚18:00文旅连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