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或许还存在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真相,而我们就像是鱼儿觉察不到水的存在,更难以想见水的外面还有另外一个世界……

世界的真实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骆玉川是大名鼎鼎的骆秋城举人的孙子,然而,自从他18岁考中秀才之后,就再也不愿寒窗苦读来考取功名。家里人拧不过他,也只好顺着他的心意,幸好骆家家境还算殷实。

从此以后,玉川就一心扑在那些稀奇古怪的神道术法书籍上,放浪于山水之间,整天忙着探奇揽胜。

大明科举考试

大明嘉靖2年,山东青州府发生地震,骆家祖宅西北角一间书房被震塌了一面墙壁,玉川不敢怠慢,赶忙张罗人手重新挖掘地基着手重建。(这时,骆老员外已经去世,骆玉川开始执掌门户)

开工后的第二天,骆玉川照旧骑上大青马带着仆人小串儿赶往20里外的雕崖去看稀奇——人们传言那面山崖在地震中倒塌了一大片,露出来一个奇特的石洞,据说有人在石洞里发现了一面刻着怪字的石鼓!

刻字石鼓

将近正午的时候,玉川和小串儿刚赶到雕崖,还没找到那面倒塌的山崖,就听到身后的大路上传来一阵迅疾的马蹄声。“少爷,少爷,赶紧回家去吧,工匠们挖地基出事了!”老管家骑在马上汗流浃背,满脸的焦急。

玉川起初有些不耐烦,但是听过老管家附在耳边一阵低语之后,他脸色陡然一变,两只眼睛渐渐地就放出亮光来。他不理小串儿的询问,竟然拨马就往回奔去!

当天夜里,在内室,老夫人屏退了仆人、丫鬟,只留下玉川的媳妇柳氏和玉川,三人凑近烛光开始仔细端详地窖里挖出来的三个硕大的磁坛。

大磁坛

泥锈斑驳的坛盖仿佛长在了坛身上,玉川不得已只好用铁锤敲碎了它,又揭开四五层桑皮纸,这才露出了坛里的东西:

首先看到的是厚厚的一层绿锈斑斑的铜钱,有大有小,几乎粘连在一起,也不知道还能不能使用,母子三人看后略微有些失望。正当玉川不耐烦想要去开第二个磁坛的时候,老夫人突然制止住他,示意他把铜钱都倒出来,看看坛底下还有没有其它的东西。

玉川依言照办,果然发现一大坨粘在一起的铜钱下面接连滚出来十几个银锭,虽然也生满了灰扑扑的锈迹,但是分量却是沉甸甸的压手,三人一阵大喜,赶忙继续开第二坛。

铜钱

这第二个坛子里面依然是一大坨粘在一起的绿锈铜钱,玉川照旧把里面的铜钱倒出来,却不见其它的任何物事。他不禁有些失望,顺手就把磁坛滚到了一边,忙着去开最后一个坛子。

这第三个坛子可就比前两个更难开了,坛口似乎用什么胶封了厚厚的一层,任凭骆玉川怎样使劲撬都纹丝不动。最后气得小骆举起锤头一阵乱敲这才把坛盖敲碎,露出了下面一层似纸非纸、似帛非帛的东西。这层薄薄的封盖上有着几行淡淡的墨迹,饶是玉川年轻眼力强也分辨不清是字是画。

“把烛光凑近些,我看看写的什么。“骆玉川头也不回地吩咐自己的媳妇,可是等了片刻却不见烛光靠近。他微一皱眉扭头去看自己的夫人,却见柳氏正低头看着滚落在一旁的第二个磁坛发呆。

真实的银锭

“你莫非耳朵聋了?“玉川有些懊恼,不禁提高了嗓门。柳氏脸一红赶忙举近烛火,老妇人在一旁却是柔声询问,“媳妇,你可曾发现什么?”,“婆婆,孩儿没发现什么,倒是觉得那么大的磁坛只倒出些许铜钱,怎么不如那个坛子里的多一些?”

骆玉川不管媳妇的疑问,就着烛光端详了半天也看不出这淡淡的墨迹到底有何名堂,他一着急,用手指使劲一捅,“噗“的一声捅破封盖,内室里顿时弥满了一种奇异的浓香!三人呆立了片刻,仔细分辨却都辨不出这是什么香味。

往坛里探望,大半坛的浑黄液体有些粘稠,看不清坛底的状况。老夫人心细,赶忙命媳妇去取一个铜盆过来,让玉川把液体倒进铜盆里。这一翻一倒之间,液体挥发的香气更加浓郁了,三人只觉得这气味甜丝丝的,吸进鼻端让人觉得精神爽快,说不出来的舒服。

泥塑龙蛇

骆玉川着急看坛底的情况,也就不再注意这些液体。倾倒干净之后,三人凑近坛口一看,不由得心生疑惑:这偌大的坛子里,怎么只剩下两个歪歪扭扭,模样笨拙的小物事?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玉川一时间倒是说不出话来。

老夫人让儿子小心翼翼地把东西取出来,又让媳妇用清水浸泡、清晰了一阵,它们这才显现出了本来的面目。

竟然是两个小娃娃玩的玩具!

掂一掂分量,却不像是金银般沉重,摸上去似乎就是普通的泥土晒干的样子;再仔细地端详样貌,似乎就是一条粗笨的小蛇模样,还有一个是小公鸡?制作手艺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泥塑雄鸡

一家三口人看罢多时,也搞不懂其中的奥妙,不禁发起呆来——祖上郑重其事而又隐秘地把这些物事埋藏在宅基下,应该是大有深意啊!无论如何也不该是珍藏着这样两件小孩子的玩意吧?再说了,单单是那些无名的香液看起来也是非同凡响啊,如何能够这样草率、浅薄?

三人百思不得其解,老妇人命儿子、媳妇先把青钱、银锭仔细地藏好,叮嘱切莫走露了风声;又嘱咐儿子把香液、那两件物事也统统收藏起来,万万不敢草率了祖上的深意!大家忙活完这一切,刚要各自回房休息,媳妇柳氏却又犹犹豫豫地喊住了老夫人。

“婆婆,咱们不再检看一下那个空坛么?我总觉得那里面似乎有些文章!”,老夫人闻言停住了脚步,骆玉川却是打着哈欠一脸的不耐烦。

老夫人瞪了一眼自己的儿子,玉川这才不情愿地去墙角搬出那第二个磁坛。

古代手卷

三人又是一番打量,毫无结果。老夫人纳闷之下,举起自己的拐杖轻轻地敲打了一下磁坛,声音似乎有些发闷,她眼睛里顿时发出亮光,赶忙命儿子用铁锤敲击。

骆玉川一着急,挥手就用铁锤去打,老太太一声没阻住他,“咔啦”脆响过后,坛底碎成了几片,里面应声掉出来一卷东西。

三人又是一阵惊喜,赶忙凑近烛光察看,却见只是一卷泛黄的旧书——既不是什么房契、地契,又不是什么银票!两个女人识字不多,顿时就感到有点失望,纷纷熄了兴趣,回房间休息去了。

玉川却是不死心,他心里隐隐约约地猜到这卷旧书定然与这些藏物有关,说不定还记载了更多的秘密!因此,他独自一个人留在内室,秉烛仔细地研读起了旧卷。

阅读残卷

夜已经深了,窗外夏虫丝鸣,四下里一片安静,只有半掩的窗户外,无尽的黑暗中不时吹进来几丝凉风。骆玉川读着旧卷,心里却是卷起了万顷惊涛骇浪——原来这一卷泛黄的旧书稿里,竟然记载了他们家族一些尘封已久的秘密!

玉川从小就被告知祖父秋城公去世得早,祖母一个人把父亲拉扯成家,积劳成疾也早早地去世了。可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人偶尔会不小心透露出来一些诡异的信息,秋城公并不是早早去世,而是在正当壮年的时候,突然就离家出走,从此不知去向!

骆家人对这样的说法一直讳莫如深,小玉川也曾经几次去问父亲,可每次等待他的都是一顿好打,吓得他再也不敢在父亲面前提起此事。偶尔私下里偷问母亲,她也总是惊慌失措地赶紧捂住他的嘴巴,严令他禁口!

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件事似乎就这样慢慢地被淡忘了。可是,在玉川心底深处,这个谜团却始终挥之不去。他想尽一切办法去打听祖父的一点一滴,渐渐地也就了解到祖父秋城公原来不仅仅是学富五车,竟然还是个喜好山水,一心向道的潇洒妙人!

喜山乐水的秋城公

这或许也正是小玉川从小向往山水,渴望探奇揽胜的最初根源吧。看在玉川父母的眼里,却似乎是祖父的遗风,他们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一声长叹,听之任之。

书稿上俊秀、潇洒的文字无疑是出自秋城公之手,记载的内容除了一些山水奇景、奇闻趣事之外,最吸引骆玉川的是祖父提到的一个奇人!

要讲这个奇人,就得从秋城公偶然的一次访友说起。离骆家所在的村子二十几里路之外有一个松山镇,镇上唯一的举人张朝旭是秋城公的同年(同时期考中科举的学子称为同年)。每隔一两个月不见面,两人定然会相互登门拜望。

朝旭公

这一年秋天,将近中秋佳节的时候,秋城公带着两个仆人,挑上两担酿好的桂花酒前去看望朝旭公。朝旭公素来喜欢这杯中之物,见状大喜过望,赶忙命人呈上佳肴,两人共品新酒,又是吟诗作对,又是借着酒劲讲古论奇,兴致所至,无所不谈。

喝着喝着,朝旭公就讲起了附近一座大山上新近传扬起来的一个奇人。

话说这座大山名字就叫做松山,气势雄伟,绵延几十里路,沟壑纵横,是方圆几百里内最高耸的山脉。当地的山民传言,松山上有三奇,奇松,奇峡,奇水。

同饮桂花酒

奇松指的是松山最高峰悬崖顶上一棵千年古松,据说得有十几个人合抱那样粗,树冠如同伞盖,遮掩住整个峰顶。凡有高人从此经过,都会赞叹此树巧妙得很,兆示着此处乃是风水宝地!

奇峡指的是古松树崖下有一道深不见底的峡谷,越往下越狭窄,深达几十丈之后,就只剩下一两尺宽,望不到底,也不知道到底有多深。峡底终年雾气蒸腾,远远望去似乎在喷云吐雾。当地人非常忌讳这道深峡,没有人敢靠近探望,久而久之也就流传出许多稀奇古怪的传说。

奇水指的是奇峡的一端,石缝里流出来的泉水,无论寒暑总是那样不紧不慢地流淌,既不曾因为大旱天减少一丝一毫的流量,又不会因为洪涝而增添一丝一毫的流量。附近的山民终年去那里取水饮用,水质甘冽,据传有许多神奇的功效。

狭窄的深峡

可是,这三奇却都比不过松山最近几年来的一位奇人!这个人据说是三年前的一个雷雨狂暴的夜晚过后突然就出现在松山上的。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有人问他,他总是笑一笑闷声不答,仿佛耳聋一般。

这个怪人不避讳当地人的那些禁忌,经常去深峡边游逛。很多人见到过他在一些晚霞灿烂的时候,高踞在最顶峰的古松下对着西天际唱歌。歌声苍凉、古朴,声韵让人失神,却偏偏又听不懂半个字。

怪人长相很普通,粗手大脚像个庄稼汉,但却又从不关心农田里的庄稼;他眉眼平凡的让人常常记不起他的具体样子,回忆起来总像是蒙上了一层薄雾,只记得他穿着随便、粗劣,只有腰间系的一条青色的麻绳引人注目——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他叫做“青绳”。

渔樵高人

青绳怪人有一样倒是让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非常喜欢,那就是他精通岐黄之术,经常有穷苦的山民相互搀扶来到松山找他看病。他似乎总是懒散地坐在峰顶的那颗古松树下,陡峭如刀削的崖壁也不知道他是怎样攀登上去的!

怪人往往是随手扯几把野草,胡乱地在青石上捣几下,挤压出绿油油的汁液,让病人舔舐干净,病人往往被那些辛辣、苦涩,甚至是说不出来的怪味折磨得狂呕不止,可最终却几乎总是千恩万谢地欣喜离去,多年的陈病往往能够得到痊愈。

也有些官宦、富贵士绅前来求他,他却又经常高卧在峰巅大声唱歌,不理不睬——怪人看病从来不要分文,富贵士绅因此也就拿他毫无办法!

啸傲烟霞

秋城公听着听着就入了神:洒脱地高踞云端,啸傲烟霞,对普罗大众又慈悲地施以妙手,不拘小节,神气自足——这简直就像是古代的仙人那样奇妙啊!他当即决定前往拜访这位绝世高人!

骆玉川就着烛光悠然神往于先人的笔墨情趣里面,伴随他的只有哔哔啵啵的灯花炸裂声……

就在他急着想跟随祖父的妙笔前去会一会绝世高人的时候,书页一翻,下面赫然缺少了两页,撕裂的痕迹宛然若新!这是怎么回事?秋城公打什么哑谜?到底有没有见到高人?两人又如何叙对?到底说了些什么秘密……?

难道是别人把祖父留下来的手稿损毁了?那么,此人用意何在?是什么私密细节值得如此隐蔽?

百思不得其解的骆玉川赶忙往后接着翻页,一连翻过三页书稿,秋城公那神采奕奕的文字这才重新又回到了眼前。

阴阳平衡的世界

“哎呀!想不到这世上竟然真的有守护山水不知岁月的仙客!冥冥之中,原来我们无时无刻都不在那些大德的保护之中!……松山深峡之中,难道真的有那样级别的大存在?怪不得此处山水形胜,多有神异之处!看来古人流传的堪舆之术并非是浪得虚名!……”

一通感慨之下,从字里行间,玉川隐隐约约地看清了整个经历:当日,秋城公在朝旭公的引导之下登临松山。至于二人是如何见到青绳怪人的,见面后又是如何谈起,谈到了什么奥秘……这一切早已随着那两页书稿不翼而飞!

再往后,秋城公渐渐地谈到了青绳怪人的一些神秘经历。他们原本就不属于咱们这样的红尘世界,而是隶属于某一个隐秘世界。他们的职责就是遍察天下阴阳山川湖海。哪里如果出现阴阳失衡,他们都要马上巡查。

山海巡察

如果有哪些力量马上就要突破这个红尘世界的能量均衡,他们立马就能觉察到,并迅速地到达相应地点查看。至于对它们的杀伐、帮衬,那得看它们的具体表现来确定了。

说来说去,这松山是如何吸引到这样的高人来访?深峡中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存在?

青绳怪人语焉不详,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是属于什么“大鲵“之类,目前只是打通了地下的海眼灵泉,尚未做出影响到这一方水土阴阳平衡的举动。但是,为保这一方的弱民平安,青绳怪人还是被派到这里镇守此怪!

怪不得这道深涧里,无论如何大旱都会有清泉流淌;怪不得整日里喷云吐雾;怪不得山民都不敢靠近半步……

大鲵?

最终的结局如何?那个庞大的存在是走掉了?还是被剪除掉了?秋城公残本中因此讥笑了一把世俗的浅薄:那个隐秘世界怎能如此鲁莽?他们除了镇守之外,还有引导、帮助。协助这一类绝世的大存在早日离开这个红尘窠臼,升级进入另外的空间……

秋城公妙笔讲得天花乱坠,玉川看得却是惊心动魄,疑窦丛生!到底是什么东西?最后自己的祖父又去了哪里?

一直翻到最后的残页,秋城公只留下了几句貌似梦语一般的断句,“……感谢沧溟,感谢青绳吾师,祝我大开灵智,从此以后,吾再也不受这滚滚红尘的束困了……”

滚滚红尘

难道就这样完成了?祖父秋城公最终去了哪里?是生是死?……那个青绳怪人到底是何来历?深涧下困守着什么怪物?结果如何?……许许多多的疑问困扰着骆玉川,使他晕头转向,百思不得其解。

一夜沉睡之后,他再一次仔细地翻阅残稿,又欣喜地在书缝里寻到了几个小蝇头小字,”……多蒙青绳吾师恩赐天香液和平安镇物留赠后世子孙,永保平安康健……”骆玉川看后,浑身一个激灵,这莫非指的就是那坛香液?还有那一蛇一鸡泥塑?

会不会是自己鲁莽又闯下了什么大祸?……

能量突破

三天以后,骆玉川风急火燎地赶往几十里外的松山。几经打听,找到那道深峡、绝壁,触目惊心的样子顿时惊呆了骆玉川:近期的地震,原本没有觉得多厉害,这里却已经是山峰崩塌,深峡陡然合拢,到处一片土石狼藉!崖壁坍塌,古松也早已不知去向……

找到附近年老的山民打探一番,他们纷纷摇着头,青绳怪人在地震后就再也没有露过面。

陷入迷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