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吃什么药呢 http://news.39.net/bjzkhbzy/191019/7549902.html

原创:唐伊

砚,也称砚台,是古代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踏戈壁,倚祁连,傲然雄踞在广袤的漠野上,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绵延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和边塞文化。在嘉峪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不光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还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物质财富,嘉峪石砚就是其中的瑰宝。

嘉峪石砚,又称嘉峪砚,以其坚润的石质、绚美的色泽和独特的工艺蜚声海内外,是古今中外书画家的案头珍品。嘉峪石砚制作工艺既继承了传统的精细秀逸,又渗透了现代的明快简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做工精细,造型古朴,典雅大方,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向为收藏家所珍爱,也是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从应用角度看,这种砚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发墨快,不伤笔毫,砚池内所储墨汁滋润而不易蒸发,是书画家理想的创作工具。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嘉峪石制作砚台,这种石头产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的嘉峪山,质地润泽,色彩绚丽,也叫“地淄石”,其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绢云母、高岭石、绿泥石等,因含有铁、锰、铬等的氧化物,故呈青、绿、黄、赤等色。结构致密,硬度四左右。为制砚上等良材。嘉峪山又名黑山,山后有峡,两面岩石壁立,长达百里。《敦煌杂抄》中载:“嘉峪山,石可做砚”,石呈青、绿等五色,且具有体质润泽,既不废笔,又不废墨之特点,为一时之佳砚。梁披云《中国书法大辞典》中载:五十年代初期,在兰州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彭泽的墓葬中出土一方仿古琴砚,砚背铭刻“嘉峪石砚”。

嘉峪石砚,就是充分利用天然形成的石材,经过巧妙的构思,精雕细刻而成。嘉峪石砚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石砚之一,古代文人多为推崇。然而在唐代末年,随着歙砚、洮砚的兴起,嘉峪石砚逐渐受到冷落,产量也随之大减。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沉默了几百年的嘉峪石砚才重获新生,再放异彩。

嘉峪石砚制作工序繁杂,有采石、选料、下料等多道工序。而且选料要力求石料细腻,纹路清晰,有天然光泽,之后再对选取的石料进行切割、打磨,挑选出胚,针对不同的毛坯石材进行设计描绘,用各种不同的刻刀工具反复进行刻画,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作品才能成型。石砚雕刻以透雕和浮雕为主,辅以线雕、圆雕等多种手法。一般情况下,嘉峪石砚从选料、设计到雕刻,都是由一个人完成的,既费脑子又费身体,石砚艺人的培养非常不易,不仅要对石砚制作有天赋和灵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制作石砚必须能耐住寂寞。

现年五十多岁的刘宗学,为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峪石砚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刘宗学自幼受家庭熏陶,耳闻目染,掌握了制作石砚的本领,现已从事嘉峪石砚制作三十多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刘宗学先生足迹踏遍祁连深山、黑山、隔壁沟壑的各个角落,采石探幽,潜心钻研与探索,以传统手工艺利用当地石头,精心制作出嘉峪石砚。其作品题材主要以人物、山水、花鸟,反映嘉峪关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等内涵丰富的多种类型的石砚。

尽管石砚制作复杂、困难,但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见证与中国文人秉性载体的嘉峪石砚,如果后继乏人,那些传承了近千年的石砚雕刻技法也将逐渐失传,这将会是一个不可弥补的损失。为此,刘宗学和他的徒弟对于如何更好地将嘉峪石砚制作技艺传承和发展下去,也作出了思考和努力。好在目前在科技的引领下,嘉峪石砚已投入了数控设备,实现了文化与产品的完美融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