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pf.39.net/bdfyy/dbfzl/180317/6109023.html

古朴的石板路、鲜花植物环绕、石头墙壁木门窗的乡间小屋......随着最近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的热播,让云南民居再次展现在大众的视野。

(图源于网络,侵删)

电视剧主要取景地为云南大理,涵盖洱海、大理挖色镇、大理古城、沙溪古镇、喜洲古镇、凤阳邑、云龙天灯海坪、弥渡密祉等传统民俗地区,沿途都有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建筑,作为绿色建筑行业的小编当然要走进当地传统民居建筑技术与艺术营造,以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为切入点带大家探寻传统建筑技术绿色建筑现代技术的契合点。

(绿色建筑之云南旅游创意建筑,图源于网络)

01绿色建筑契合点之节地与土地利用

在“去有风的地方”剧中,可以通过发现镜头发现当地传统民居大多都是依山、依坡而建,出行时有一定的坡度,部分较高的区域接驳车也到达不了,例如剧中“韶华书店”选址的百年老宅,依坡而建主要依赖步行,这样的建筑集群形态与当地传统建筑对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理念息息相关。

绿色建筑的节地大体为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白族民居采用小天井连接各房间的紧凑布局形式,在少占用耕地的同时,利用山地区域、荒地坡地建造房屋,还会根据地形调整“坊”的基本单位,灵活组合,保证住宅舒适度的同时合理设计规模层数,还通过优化设计建筑结构形式增大可利用空间,延长建筑寿命。

(图为白族传统民居,来源于网络)

02绿色建筑契合点之能源节约

绿色建筑的节能通常为能源的开发利用与减少能源损耗。能源使用方面,白族民居通常利用风能进行通风、降温、排气;利用太阳能来取暖;将生物能转化为燃料等。

(图为白族传统民居,来源于网络)

在白族民居的外形、朝向、围护结构等方面都有体现。东西朝向依山而建,主房背对山脉,四周为厢房,照壁环绕,借山和硬山封檐抵御常年大风。三坊一照壁的形式灵活多变且增加了日照量,降低了风的影响强度。照壁的主要功能是阻挡冷风、反射和吸收阳光,符合云南大理阳光强烈的气候特点。使用的石材墙壁能够吸热保温,减少风力,粗糙的外表面带来了较大的散射率,避免眩光现象,增加受光范围。屋顶优美灵动的曲线也有其特殊的作用,类似古建筑中的举折,向下内凹的曲面可以使雨水顺着曲线溅出,避免垂直落下溅湿墙体,保护墙角基础,还能加快雨天排水,减小可变荷载。

03绿色建筑契合点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白族传统民居通常采用当地众多的石材作为墙壁、地基、地面和门窗头的横梁及梁柱,用优质木料搭建木构梁架,雕刻精美的门窗装饰,节约成本的同时使建筑更具地域特色。

(图为白族传统民居,来源于网络)

石材墙体是一种性质优良、具有鲜明的节能环保特征的“自保温”围护结构体系。强大的储能能力使室内冬暖夏凉,有利于节能,且耐久性强,作为墙体材料可使用较久不产生变化,属于不燃材料,符合现代绿色建筑对温和地区围护结构的要求。由于白色反射率高达64%~92.3%,外墙的白色抹灰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也很好。材料来源广泛,可以当地取材,美观大方,最重要的是经济且易于维护,满足了绿色建筑的节材需求。

04绿色建筑契合点之场地生态与景观

白族民居强调房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与自然的相互映衬,民居的建造往往遵循坡度的趋势,顺遂山水,并且十分重视环境的质量与给人的感受,人文与环境相映衬是他们所追求的,而生态和建筑理念的融合也需要协调。

无论城镇还是山地,白族人民都居住在青山绿水的美好环境之中,每家都在房屋周围修建排水沟,将附近的水引入村庄,门前种植花草,形成家家户户树木流水的景象,反映了白族民居对地理环境的尊重和适应。大理山脉连绵、水系密集,丰沛的水源带来了良好的生物生长环境,白族人民在土壤肥沃处耕作,用山中木石建造房屋,对土地寄予丰富的情感。这也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和“物我合一”的自然观的表现,而现代生态住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亲自然性,实现住宅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节能高效健康舒适。白族传统民居在理念上与它有不谋而合之处,以一种绿色的方式实现了住宅与自然和谐一体。

编者语:见微知著,从白族传统民居中我们能窥探到中国传统建筑中蕴含的丰富、深邃的生态思想及智慧,在倡导绿色、环保、节能的今天,仍然值得现代建筑设计者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