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古城筑凤巢
太原古县城筑凤巢必将引得凤凰来栖,古县城的历史文化魅力会更加彰显无疑!
在年以前,晋国赵简子修建了晋阳城。晋阳城辉煌地存在了将近多年,直到北宋初期,宋太宗赵光义亲率大军攻下晋阳城,其后又火烧晋阳城。次年,他又将汾河水、晋水引进晋阳古城水淹。一座古老的晋阳城经火烧、水淹后,最终变为一堆废墟。赵光义后又选择在其东北方向23里的唐明镇(即今太原市大南门)作为百姓定居处。在唐明镇的基础上修筑城墙,兴建了太原府城。
明洪武四年(),平晋县城(今太原市小店区一带)遭遇水毁,县治迁移到古晋阳城南关村。洪武八年改为太原县后,县名沿袭至新中国文革前夕。年太原市区划调整,在原太原县址上成立晋源区,取意“晋水之源”。
太原古县城,也称明清太原县城,创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年),隶属于明清太原府管辖,比太原府城的建城年代晚了年。它是在晋阳古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规模不及晋阳古城的二十分之一,虽是晋阳城毁掉之后的建筑,但古老的建筑风格、浓郁的风俗民情,无不与晋阳古城一脉相承。
一、太原古县城
太原县城为凤凰城规划设计理念,寓意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东、西门为凤之双翼;南门为凤尾,北门及瓮城,为凤凰的颈和凤首,瓮城中有两眼水井,为凤之双目。凤凰颈北首东,意寓丹凤朝阳,吉祥如意。县城内规划了9街18巷,主要道路有东、西、南、北4条大街,为中国传统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城中央十字街高高隆起,以为凤凰胸部,因推车载物过十字街吃力,当地人称“好汉坡”。城开四门:东门曰“观澜”,瓮城外青石匾额“东汾聚秀”;西门曰“望翠”,瓮城外青石匾额“西兑金汤”;南门曰“进贤”,瓮城门外青石匾额“桐封晋阳”;北门曰“奉宣”,瓮城门外青石匾额“古原屏翰”。城门之上有城门楼4座,北城门楼供奉“伏魔大帝”关羽,坐镇北方之神位,保一城之平安;东城门楼供奉文昌帝君,期盼文化发达、科举考试人才辈出;西城门楼供奉财神,希冀县城繁荣、百姓富裕;南城门楼供奉药王,保佑人人健康平安。各类功能建筑,渗透着古人期盼幸福的美好愿景。为上下城行走和城防拉运军需便利,在四个城门内侧,修筑了斜坡马道,使城池功能逐步完善。景泰帝在位7年,太原县署将建造城墙按全县五十一都(相当于乡镇),下达摊派任务,出工出资筑造城墙,太原县城定型于明景泰年间。
原太原古县城,设有东南西北四门,四周城堵(马面)51堵,敌台32座,城高三丈,壕深一丈,两岸植柳。城垣周长米(城垣数为考证实测参考数),城墙东西宽,南北窄,略呈平行四边形。北门城门洞向北,瓮城门洞向东开,表示凤首向东顾盼,取“丹凤朝阳”之意,瓮城内外出路南北两侧各有一眼水井,象征凤之双目。东西内门洞各向正东、正西,外门洞皆转向南,如凤之双翼。南门为凤尾,尖端直指南方。四条大街交汇于十字中心,十字街中心凸起象征凤的腹部。整体上看,县城如俯冲落地的凤凰占据高台。“凤凰城”因其独特的造型,不规则的城垣,曲线形成的街型,高低错落的建筑,而有活城之说。每临集市、庙会,远离县城五里之外,都能听到里面的叫卖声。
太原古县城四门城楼上供奉关帝、文昌、财神、药王四神灵。北门额书“古原屏翰”“奉宣”“德化”,喻意此地为北方屏障,依据于晋阳古城奉上级召宣之门,以德化民,是汉文帝治国纲领的缩写。东门“东汾聚秀”“观澜”,形容汾水秀丽,在城头高处观赏滚滚而流的汾水景象。西门“西兑金汤”“望翠”,意为西山宝藏汇聚,满目青山翠绿。南门“桐荫晋阳”“进贤”,意为晋阳乃西周初年周成王桐封叔虞之地,后代子孙都享受王族权益,凤凰城里读书人多、人才辈出。
太原古县城内外原有大小寺庙、楼阁、祠堂50余处,如:龙天庙、尹公祠、关王祠、崇圣祠、节孝祠、洪侯祠、梁公祠、赵襄子祠等,这些祠堂的存在都是传承古晋阳历史文化的有力佐证。四条大街原有12座牌坊,十字街、丁字道原有五道将军庙22处。宝华阁、鼓楼、观音阁等建筑,雄伟壮观,古朴庄重。直到20世纪40年代,县城内作坊店铺多达余家,南关、西关车马旅店40余座,其繁华景象非同一般。
明朝灭亡后,清顺治年知县郜焕元,筹集资金、组织人力,对南城垣及城堵用砖进行了砌护。清康熙十七年()至乾隆二十九年(),先后对西、北城墙损坏段进行修缮,对护城壕疏浚并植柳。清道光《太原县志》记载:“乾隆三十三年()七月初三日夜,大雨如注,风峪水暴发,浪高数丈,怒吼如雷,西郊尹公祠、戏楼逐波倾圯,居民庐舍为之一空,坏西城四十余丈。越明年,知县江二仪始为补葺,七月而工乃竣。”从清同治七年()三月至光绪元年()四月,县署先后组织重修垛墙丈、高4尺5寸,补筑了东南马道91丈、西南马道87丈、北马道32丈、东马道70丈、南马道丈;重修了北城墙外墙长31丈、高3丈1尺,并全部包砖砌护;补碹了东城门石硂一层、补修了四个城门扉16页,并全部用铁皮包门;又补修了四周城墙外损毁的基础共20丈;重建了四个城角角楼共24间、高1丈5尺、深1丈7尺、阔28丈8尺;补修了4座城楼、残损的外城墙,古城雄姿依旧。
明代建造太原古县城与清代修葺太原古县城,其重点不同。明代筑城、固城,主要任务是抵御外患;清代主要任务是修葺,完善县城功能。从文化层面来讲,太原古县城赓续了晋阳文脉;从城池层面来说,太原古县城虽然不是晋阳城,但它建在古晋阳城南关,连接着古晋阳的人脉、地脉、水脉,从这个意义上说,古太原县城是晋阳古城的延续,座落在古晋阳大地上的凤凰城——太原古县城,必将凤翔太原,和鸣九天。
二、太原古县城人文璀璨
明正德七年(),太原县河东柳林人(今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人)王琼,时任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因母丧回乡丁忧。王琼作为京官,十分关心家乡建设发展。他主动帮助太原县知县白晟、梅宁,新建了四座城门楼、城墙上四个角楼,修缮了残损的城墙,增强了县城防御功能,崇墉壮丽甲县城。明正德十四年(),王琼擢升少师、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当时边境地区很不安宁,瓦剌又有犯境之虞,他倡议太原知县吴方,增高县城墙5尺,在夯土城墙顶部,用砖砌起高6尺的垛口。明嘉靖十九年()、二十一年(),瓦剌军两次突袭太原县,劫掠富户财物北去。瓦剌军虽未攻击县城,但山西各府、县极为震惊,外患已到家门口了。
明嘉靖二十一年(),曾任浙江按察副使的高汝行,去职还乡。他与王琼长子王朝立等士绅,带头捐资输款,与时任知县合作,对县城城墙进行了增补和加固,并在城垣38处马面上,新筑敌台32座。明隆庆二年(),知县王世业又组织人力,对里城墙增宽1丈、高3丈5尺,虽未砌砖,但夯墙坚实。明万历十八年(),知县陈增美用条石筑城基、四座城门洞内侧及距地面3尺余的墙体,进行砌护加固。条石来自大井峪石料厂,系僧人妙峰化缘筹资,拟在汾河上建一座石桥,了却自己一桩心愿。当凿好的条石堆放得和山一样高的时候,妙峰和尚去世了,知县方将筑桥的石料,用于县城城防工程。除此之外,环城筑女墙,也称羊马垣或羊马城。在城墙外,开挖深3丈、阔10丈的护城壕,在城壕内侧广植柳树,起到注水后护堤及美化环境的作用。明崇祯年间,知县朱万钦与乡绅李中馥等,组织动员本邑人士捐款集资,烧制城砖,并用砖砌护了东、西、北三面城墙和城堵,剩下南城垣未包砖。城堵,为城墙凸出部门,因其形状像马长而宽的面部,俗称马面。明太原县城建设,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军事因素等,断断续续持续了多年,与明王朝共始终。
王琼,字德华,太原县人,生于明天顺三年(),卒于明嘉靖十一年()。王琼府位于县城东街东段,可能在英宗复辟前后、其父亲在外做官期间,鉴于外患加剧,住在县城外安全性差,举家从河东农村迁入县城居住。
漫步于“太原古县城”,这里生活过刘恒,“李世民”、“武则天”、“元好问”、“李白”、“韩愈”、“刘伯温”、“王昌龄”、“王之涣”、“王维”等诸多历史名人在这里休憩,驻足,留下著名的诗篇与典故。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李白所作《太原早秋》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秋天,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半载,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故有怀归之意。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怀乡之作。唐代的北京,给诗人李白留下了“边城月”的记忆。
太原古县城的开放也给更多的当代文人墨客留下怀古与遐思之地。走入太原古县城,不觉会思绪放飞,穿越之感顿生。各种文艺演出,各种民间美食,各种市井繁华等待你挖掘与细细品味。人间灯火气,繁华唐风地;故国家园旖旎,沉醉若梦里。
三、太原古县城的保护
在历史的跌宕中,太原古县城因为遭遇霍乱、人为、天灾等多种原因,使得县城内大多数建筑群都损坏殆尽,徒留下城门附近的几处断壁残垣;看到昔日辉煌的宝藏建筑群如此倾覆,实在让人黯然神伤。
年,太原古县城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两年后的年,明太原县城保护工作全面启动,耗资亿元巨款,耗费8年多时间,年5月1日,太原古县城修复后正式开放。
在这里,登上城墙,东观汾水西望太山;
在这里,走进县衙,感受太原历史变迁;
在这里,体验民俗,品味文化品尝美食;
在这里,住在民宿,在慢时光里放轻松;
在这里,有自然与人文融合的风光;
在这里,有沉浸式的文化旅游体验……
古县城东北与晋阳湖遥遥相望,西南与晋祠相隔数里,西靠吕梁山余脉,山体一线凿有众多石窟造像,与寺庙禅院共同构成了古晋阳城的宗教祭祀区。周边旅游资源丰富,靠近太山、天龙山、蒙山、晋祠等景区。
整体布局
古城整体布局定格于明景泰年间,为沿袭原晋阳城“城池凤翔余”的建筑格局。其东西两门为凤之双翼,南门为凤尾,北门及瓮城则为凤首。瓮城中有两口水井,为凤之双目。整体来看,如一只头北尾南的凤凰展翅高飞,古城因而被称作“凤凰城”。
太原县文庙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六年(年),是由知县潘原英从平晋县城迁徙而建,此后历经增补修缮。文庙历来是县学所在,直至清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县学停摆,因此荒废。
太原县衙
原县城权力机关所在,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始建于明初,其后屡有增修。
五道庙
供奉神话传说中五道将军的寺庙。古县城内曾有二十二座五道庙。
城隍庙
位于县城南街之东的城隍庙街,左有奶奶庙,右为梁公祠,其庙南向,占地面积约28,平方米。城隍神为过去习俗中的县城守护神,因而拥有崇高地位。
东岳祠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祠中主要供奉东岳大帝,称“东岳泰山之神”;西面院则供奉碧霞元君,称“泰山奶奶”。为古代城市供奉掌握文运之神魁星之地。
关帝庙
创建于明嘉靖以前,当地人称“老爷庙”。庙中供奉着以“忠、孝、节、义”著称的武圣关羽。
晋源基督教堂或称太原
太原县福音堂
原由挪威教士达亚拿于民国2年(年)设立,后因信教者逐渐增多,遂由牧师聂尔德等购置一所房屋及3亩空地,修建起32间房屋,正式建成了教堂。曾为县城内基督教传教布道场所。
金牛湖公园
位于古城东南角低洼处,由金牛湖与环湖的明清风格仿古建筑群组成,总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金牛湖直通城外护城河,是县城排洪的重要通道。
玉皇庙
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门北,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存部分多为清代所建,是供奉玉皇大帝的庙宇。为坐北向南的四合院建筑,分为东、西两院,院内东西厢房各三间。其中大殿占地面积72平方米,殿内有神龛,内塑玉皇大帝像。左右各有偏殿三间,其中东偏殿有鲁班殿和小大王庙。
玉皇庙
原于20世纪60年代被西街村委会改造为大队办公楼,部分古迹遭到破坏。年,村委会应当地群众要求,重建了部分古建,并在十二辰殿另塑了十二尊像。
窑神庙
位于古县城西街西端小西街北端路西,首创于清康熙年间,乃是西山煤窑的集聚之所。建庙祭祀窑神,为主管煤窑之神。自民国年间,祭祀中断,庙宇改为九院煤矿所属的矿业工会。
四、重建后的太原古城
如今的太原古县城,规划占地面积为0.8平方公里,依照原貌又复原东、南、西、北四个城墙,而城墙全长米,高度可达11米。在太原古县城之中,古色古香的县衙、特色鲜明的布政分司署建筑群,以及蕴含儒雅与博学意味的文庙、以忠义千秋著称的关帝庙、保护一方黎民百姓,充满百姓寄托的城隍庙等都进行完美复制,不觉令人欣喜。
在古县城这些景区之中,还有一个名为“金牛湖公园仿古建筑群”的特别景区;其占用土地面积可达48平方米,该景区由仿古建筑、轻舟泊影区、金牛博物馆区等多个板块组成,别有一番韵味与景象。漫步在“重生”的古县城之中,可以回味历史的沧桑与壮美,似乎可以与古人隔空对话,以此情愫对方的心声。
聚焦文化
为游客带去古城生活体验,赏玩有晋剧、绛笔、传统布鞋;吃喝有漏鱼、花馍、晋祠元宵……在太原古县城,太原人祖祖辈辈的手工技艺和生活记忆展现得淋漓尽致。36项非遗项目落户城内,有“白兰地·扎染研学基地”“山西梆子·戏曲研学基地”“文字传承·印刷研学基地”三所独立研学院落,也有正时学堂、织布、古法造纸等各类研学基地、项目近30多个。
除了吃与玩,太原古县城和民宿日益展现出相互依存和增色的孪生关系,在古城与游客之间架起了一座深度体验的桥梁。
国潮引领
丰富演艺活动让古城“活”起来,太原古县城从运营之初就注入国潮概念,国粹、国风、国漫、国颜为主题,全年举办了超过4场的各类演艺活动和主题活动。在为期一个月的“国潮艺术节”上,古乐国潮交相辉映的沉浸式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国潮剧场中,史诗音乐剧《晋阳春秋》重现了天下风云变幻、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年代;街舞剧《精舞门之猫汪大战》展示了浓郁的国潮风和别样的民族舞剧,深得年轻人喜爱。在南门小广场看《古城达人秀》、在隆恩寺古戏台看真功夫街头擂台赛《龙城飞将》、在魁星楼看《龙城书生》国潮音乐剧……从市楼沿着南街走,不经意间就能看到十二生肖巡游;十字街上,随处可见身着古代服饰的游商小贩,或挑着扁担,或推着小车,操着一口地道的晋源方言争相吆喝叫卖,让人瞬间穿越。“这是为了重现明清时期古城‘叫卖声声传城外’的繁华景象。表演队伍共35人,大都是文艺活动爱好者。”祖祖辈辈居住在古城西街上的张宏庆闲暇时也在街上扮演古代游商,不厌其烦地为前来合照询问的游客讲解古城历史。
“除了演艺活动,我们还将主题性、文化性、示范性活动贯穿全年。”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六一”期间,古县城面向孩子们开展了“拾起非遗文化”专题研学游古城系列活动;端午节,游客在桐封书院里学习用五彩丝线捻端午彩绳、用江米粽叶包粽子;今年春节期间的花灯会每晚准时亮灯,让游客梦回盛世。此外,还有烟火秀、无人机表演、文创市集、年货市集、近千场演艺等内容提升游客对三晋文化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接轨时下流行
古城有老底子还有年轻态,近一段时期以来,景区各方联合,用多种方式开展古县城的“青春修炼计划”。走进古县城,可以看到不少游客都掏出手机对着天空拍着什么。天上空空如也,拍出的抖音却可以看到一只火红的金凤凰,盘旋飞舞在古县城十字大街的市楼上空。“这是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古县城联合打造的采用AR增强现实的特效,也是全省首枚地标特效贴纸‘有凤来仪’,让虚拟的金凤凰盘旋在真实的凤凰城上。”
近年来,剧本杀作为一种玩家到实景场馆体验推理游戏的演绎式娱乐项目,得到年轻人的喜爱。紧抓机遇,古色古香、城池完整、人潮涌动的太原古县城变成了玩家的剧本世界。
县衙内升堂判案,肆楼上重大消息发布,魁星楼上换取钱粮……角色代入,逻辑推演,寻踪探案,游客就地穿越;沉浸感、互动感、游玩趣味性的大型实景定制剧本不断上演;身着明代服饰、妆发完备的NPC与玩家在景点位置的沉浸式互动,兑换钱粮,发布任务,妙趣横生,引人驻足。
每天晚间,北城墙和魁星楼都会准时上演灯光秀,一幅幅表现山西和太原悠久历史文化的画面吸引众多游客打卡观赏。十字街上,多家商户夜间开门营业,让古城充满了人间烟火,文创、百货、非遗、美食等应有尽有。
五、太原古城年味浓
张艺谋导演执导的影片《满江红》,由于太原古城是其拍摄地的缘故,来这里展演打卡成了一种时尚。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看过了电影,再打卡古城张艺谋影视基地,深度探秘这部超高票房电影的拍摄过程,挑战电影主演同款剧情短视频。一票难求到洛阳纸贵。
为欢庆癸卯兔年的到来,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夜起,一直到正月十六,太原古县城“锦绣太原中国年,凤舞龙城花灯会”亮灯仪式正式启动。“千年之城,寻梦晋阳”、“玉兔归来,梦启东方”、“欢聚十二时辰”、“时光印记,普天同庆”4大主题板块灯组依次点亮,营造出祥和、温馨、欢乐的节日氛围。
太原古县城推出年货大集、盛世花灯、民俗演艺、冰雪乐园、国际大马戏、网红游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古城各条大街上,身着鲜丽服饰的当地村民扭秧歌、划旱船、抬铁棍、舞龙狮……极具特色的民俗演艺营造出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爱热闹的游客都忍不住走进队伍里扭两下。国潮舞蹈、戏曲展演、花车巡游等表演节目,为游客带来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时尚年味。在正城各街道两侧,全省11市特色美食、小吃应有尽有,挑拨着人们的味蕾。
虽然天气寒冷,但来自各地的游客熙熙攘攘,逛古街、赏民俗、戏冰雪、品美食……浓浓的年味、多彩的年俗、切切的乡情,让人们感受到春节文化的魅力。古县城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运营团队的精心策划,精心打造,必将为人民带来更多更好的文化旅游“大餐”!
作者:王恭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