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江南留香久,海上渐有白云生。武侠大师古龙笔下,白衣翩翩,宛如惊鸿,风流儒雅,倜傥多情的大侠楚留香,在时而大漠黄沙,时而烟雨江南的刀光剑影之中,真的是“公子伴花失美,盗帅踏月留香。”大宋王朝著名的流行歌曲作词人柳永,江湖传言: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见,柳永当时的江湖地位堪比今天的林夕、方文山。流连于莺歌燕舞,沉醉于红袖添香的他,真真是北宋词人里“雁蝶为双翼,花香满人间”的楚留香大侠。1.柳永他们家祖籍河东,就是今天九曲黄河的千年渡口风陵渡旁的山西永济。河东柳家可算得上是百年望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就来自河东柳家,历史上不还叫他“柳河东”的么?唐朝末年,狼烟四起,群雄逐鹿中原。为了躲避连绵的战火,柳家一路东南去,白云下走过千里万里,明月下穿越前溪后溪的柳家,定居在了武夷山麓的崇安县。柳永的父亲柳宜曾任南唐后主李煜王朝的监察御史,宋太祖赵匡胤策马挥师下江南,南唐王朝如落花流水一般,成为历史。和李煜一起归顺大宋的柳宜,颇念旧情的他,对旧主李煜念念不忘,想必家中也会偷偷摸摸地藏上基本李煜的诗词。要不然,物换星移、几度春秋之后,柳宜的七儿子柳永能横空出世,笑傲北宋词坛呢?那传遍大江南北的盛名里,绝对有李煜的影响力存在。2.在千山竞秀、万壑争流的武夷山麓,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柳永,在武夷山三十六福地、七十二洞天的山山水水中,度过了少年时光。其实,那时候,他还不叫柳永。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父亲柳宜似乎对“三”字情有独钟。柳永的大哥叫柳三复,取自《论语》里:“南容三复白珪”。柳永的其他哥哥,因为没能鱼跃龙门,故此,名字都随风而去,已无人得知。不过和他同年考中进士的哥哥柳三接,因为儿子柳淇而青史留名。三接出自《易经》里的:“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所谓三接,就是寓意一天被接见多达三次。柳永排行老七,他出生时,他父亲柳宜又犯了“三”字的瘾,陶醉其中,难以自拔。给柳永起名柳三变,取自《论语》里的“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三变,解释过后一听,觉得他爹真是学识渊博啊。但是,在那个年代,普罗大众,贩夫走卒,有多少人,读过《论语》、《易经》呢?恐怕只会觉得,叫这个名字,也太不着调了。3.公元年,18岁的柳永离别家乡,要前往京城东京汴梁参加科举考试。也许是命中注定的际遇,绕道杭州的他,“人间天堂”的平湖秋月、南屏晚钟,让流连于湖光山色中的柳永,忘记了进京赶考的初心。山寺之中,寻寻桂子;西湖之中,看看荷花的柳永,灵感迸发,写下了那首独步文坛千年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民国才女张爱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菜根谭》里说:桃李之华,望秋凋零;松柏之姿,经冬弥茂。其实,出名太早并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柳永,彼时,他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呢,突如其来的盛名,让他迷失在了杭州城内,才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柳永,年少时期的凌云志,真的是望秋先凋零了。4.如风流倜傥、红袖添香的大侠楚留香一样,柳永真的是“其人江南留香久,海上渐有白云生”。流连于烟花柳肆之中,陶醉于竹笙歌舞里的柳永,创作了大受烟花女子青睐的靡靡之音,在收获盛名的同时,他也亲手毁掉了他自己的名声。两年之后,于梦醒时分,想起了自己的凌云志。收拾行囊的柳永,行色匆匆,一叶扁舟,沿古运河乘风踏浪,到了春风十里的扬州城。盛世繁华之下的扬州,又让柳永停下了原本一往无前的心,大概是自幼在他父亲柳宜的教导下,深受李煜诗词的影响,优柔寡断似乎成了柳永的致命伤。在烟花三月的扬州,柳永创作了那首著名的《双声子·晚天萧索》:晚天萧索,断篷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哉、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公元年,24岁的柳永真的从梦中醒来,他的科举之梦,他的凌云之志,都让优柔寡断的他,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此时的北宋王朝,河清海晏,四海承平。东京汴梁城里,青石大道旁,高楼林立,士子如云,一派盛世风光。第二年,春闱考试开始了,踌躇满志,志在必得的柳永,因为他流连于烟花之地的盛名已传到京城,最讨厌靡靡之音的宋真宗,针对柳永这一派的奢靡文风,专门下了诏书,加以严厉谴责。所以,落榜成了必然。颇受打击的柳永,愤慨不已,一气之下,写下了日后让他再次落榜的词《鹤冲天·黄金榜上》: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5.熟读柳永这首《鹤冲天·黄金榜上》,会发现就算是在发牢骚,柳永还不忘记说自己是:“白衣卿相”。心理学上说:一个人的文字就是他潜意识的体现,“白衣卿相”四个字可见柳永的求取功名之心一直在燃烧。这和武侠大师古龙的心思真的不谋而合。古大师的笔下,小李探花李寻欢,四条眉毛的陆小凤和皇上都是朋友,还有“雁蝶为双翼,花香满人间”的香帅楚留香,好像都可以庙堂之上、江湖之中,两种模式随意切换。这和古龙的父亲曾任台北市长秘书这一正统之职有关。和古龙大师一样,骨子里对父亲正统职业的认同,让因写烟花之地的歌舞之词而落榜的柳永,有了一丝丝自我否定。此后的六年里,放荡不羁的他没有行走江湖,游山玩水,而是一心准备着科举考试。公元年,34岁的柳永和他的大哥柳三复一起参加了科举考试,他大哥鱼跃龙门,进士及第。而柳永就比较悲催了,他上一次落榜之后,于愤慨之际,写下的那首词《鹤冲天·黄金榜上》里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激怒了少年登基的宋仁宗赵祯,宋仁宗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且去填词。一心考取功名的柳永,再次落了榜。“奉旨填词”就是从这儿来的。人生失意的柳永,开始了他的行走天涯的漫漫之路,时而在大河之畔,时而古城洛阳,穿越千年古道函谷关,来到“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关中平原。看过了塞上的漫天黄沙之后,经过千年蜀道,走过汉中,到了成都平原。和大侠楚留香一样,身行万里半天涯,梦里不知何处是家。公元年,五十岁的柳永,听说宋仁宗开了恩科,招徕天下英才之时,不甘心就此流落江湖的他,给自己改了名字,从此,世上再无柳三变,柳永之名从那时候而起。大概是,老天看到了他的真心,这一次,毫无悬念地,进士及第。有些许讽刺的是,为官之后,深深体会到民生之艰难的柳永,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煮盐歌》: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何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盐味加,始灌潮波流成卤。卤农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为雪。这首悲天悯人的诗,有屈原之风。要不是有史料记载,谁能相信,这是那个流连于烟花之地的柳永所写呢?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官声甚好的柳永,为官才两年,就被选进入了“名宦录”。柳永酷似古龙大师笔下的风云人物如楚留香,如陆小凤。不,应该说楚留香陆小凤身上,都有柳永的影子,大概是,江湖之中的落拓不羁都是一样,江湖未远,人在江湖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