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除了学员们精彩的演唱和表演,四位导师的点评部分也是节目一个很大的看点,当然我说的并非那些抢人套路:导师们谈笑风生间对于学员表演发自内心的喜爱,以及一针见血的批评,成为我们这类非专业观众观赏节目时最好的参考。

越剧表演因为舞台的局限,观众们除了去到现场,不太容易看到茅威涛、方亚芬这些越剧名家的演出(越剧戏迷当然会在网络千方百计去搜索),更别说她们生活中的样子,因此当她们坐在导师席的那一刻,其实已经吸引到大量的戏迷,以她们的资历,说是越剧届的顶流,并不为过。

《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四位导师点评时各有特点,下面就聊一聊他们点评时各自的风格:

方亚芬:从现在播出的节目来看,四位导师中最出彩的是方亚芬老师。

第一她特别感性、特别纯粹,无时不刻能和学员的表演共情,一言不合感动到珠泪涟涟,保持着不谙世事的少女感,这种情绪也极大地带动了电视观众的情绪,特别难得可爱,坐实了“芬芬公主”的名号。

还有她一针见血指出学员表演的欠缺时,更多时候直接用唱的,揣摩吕瑞英、小白玉梅、金彩凤、吴凤花各位老师的唱腔,不同行当,不同流派,都能够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并且一开口直接碾压学员的演唱,让观众明白什么是好的表演。

方亚芬老师随口就来的背后,其实是她日常对于越剧前辈艺人的唱腔特点做过深入研究,希望能借鉴她们独特的亮点,提升自己的演唱,这些可能只是出于对越剧本能的热爱,无心为之,可是日积月累,方亚芬累积的底蕴越发深厚,阅读其他演员表演的能力也就很强,就像肌肉记忆,一下子就可以看到青年演员们欠缺在哪里。

我自己,特别期待方亚芬老师的点评,能多说多唱。

茅威涛:对比方亚芬的感性,茅威涛更宏大,于越剧有一种使命感和大局观,特别鼓励年轻演员们的创新与跨界融合。

茅威涛经常在点评中提到韵味这个词,韵味是越剧唱腔当中说不清道不明、但观众又能够切身感受到的东西,可以说是越剧最本真的灵魂所在。

年轻越剧演员没机会得到越剧十姐妹那一代大师亲传,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在说普通话,缺少初代越剧的土话环境,演唱时再借鉴声乐的发声方法,因此他们的声音再好,方法再对,有时候就是少一点老越剧的腔调,听着不过瘾,这可能是茅威涛最在意的地方。

只是因为这个节目是蓝台的节目,加上茅威涛在越剧界的声望,茅威涛有点大家长的意思,抢学员时气定神闲,多出来那点小傲娇,比起郑云龙这个跨界导师,可能她自己内心也觉得资格要老一点。

郑云龙:四位导师当中,郑云龙争议比较大,很多观众觉得,如果一定要一个男导师,不如赵志刚更合适。

其实郑云龙来当导师,更多体现了节目组希望越剧也可以跨界、融合、出圈的愿景,几年前,湖南卫视《声入人心》第一季帮助中国音乐剧成功出圈,吸引年轻观众进到剧场,成就了现在很多音乐剧演出一票难求的现状,郑云龙是事件的亲历者,也是当时节目的流量焦点之一。

有过这样的成功经验,在越剧季再复制一次,看现在《越剧季》的热度,也是极有可能的。

点评方面,郑云龙暂时还没能找到自己作为跨界艺人的话语逻辑,相信后期带妆排戏时,郑云龙跨界的脑洞,会让后期的舞台特别精彩。

陶慧敏:四位导师当中,暂时来说陶慧敏的存在感是最弱的,就是说她可以吸引学员去她战队的资源并不多。

论越剧,陶慧敏离开太久,对很多新编戏不了解,因此阅读学员的演唱更多凭现场的感觉,点评时暂时还没有进入状态,更多泛泛而谈,养分不多。

论影视,陶慧敏自己现在特别好的资源也不多,这几年类似《人世间》这样爆火的主旋律作品,其实是适合陶慧敏老师的,但是她最近只在《我们这十年》里有过惊鸿一瞥,其他突出的作品并不多。

不过陶慧敏老师性格温婉,对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不会因为年轻时曾经大红大紫盛气凌人,这点来说,陶慧敏老师的观众缘分是极好的。

简单聊了对《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四位导师点评风格的印象,只是自己的感受,如果有啥不妥的地方,大家且听且骂,我必是没理由去生气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9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