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套”的传说

○黄团元

湖北武汉武昌长江段有个回水湾,名叫“鲢鱼套”。说起这个地名,掌故百花齐放,共同点都有神话色彩,都是“鲢鱼精危害,降仙人除魔”。特采撷其中两朵。先讲其一,说的是有一年,武汉被瘟疫笼罩,死人无数。人们便拜祭张天师,请他除魔祛疾,救三镇于水火。

张天师是汉代开国元勋张良的八世孙,俗名张道陵。出生时,他母亲梦见魁星下降。他七岁精通《道德经》,后来官居江州令。由于看不惯朝政腐败,不久便隐居修道。太上老君降临,授他“三天正法”,嘱他扫除妖魔,救苍生。他履行“仙责”,屡建奇功,太上老君上奏玉帝封他天师,使他肉身成仙。

张天师年画

却说张天师到达武汉,发现魔邪中弥漫着鱼腥,他经过分辨,感觉是鲢鱼味。通过神视,看见是长江底鲢鱼精作怪。他本可直接除害,但考虑杀死鲢鱼精,会污染江水。于是心生计谋,使出仙法,给江城人托梦,叮嘱他们再不要吃食鲢鱼;并吩咐有个七岁的哑巴瘌痢头男娃,是转世轮回三次的“灵童”,只有他才能制止这场瘟疫,要将他请到长春观。

所有人同做一梦,不容人不信。那七岁的流浪儿哑巴瘌痢头,被当作救星送到长春观。张天师画了道符,念动真言,交给灵童。告诉他下到江底,见到长胡子老头给学生上课,就用食指向老头一指,再浮出江面——一切如张天师所料,一切如张天师所愿。七天后,一条数丈长的鲢鱼浮起,飘到回水湾。成为美少年的哑巴瘌痢头,携手张天师而去,留下回流湾定名“鲢鱼套”的美谈。

第二个故事,主人公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传说张之洞是白猿转世,除了过目不忘,知识渊博,还有看人、观仙、识魔的“白猿神目”。话说他有天在武汉游览黄鹤楼后,偶见摊铺掌柜出售一只罕见的青石镯子。经查问,得知是禹王庙旁居住的摸鱼人出卖。

摸鱼人能在水底潜伏七日七夜,远近都有名气。摊铺掌柜很快将他找来。摸鱼人告诉张之洞,他在长江龟山脚下摸鱼,无意间进入回流湾石洞,见洞中蹲着一只头上长着独角的怪“猴”睡觉,那角上套着青石镯。摸鱼人将怪猴独角上的石镯取下,上岸卖给摊铺。

博古通今、半人半仙的张之洞听了,亮明身份,要摸鱼人再次下水,将石镯回戴怪物角上,并教他:“如果怪物问‘禹王在哪里?’你就答‘还在我家旁边’。”于是,摸鱼人再潜入洞,只见怪物已醒,果然问“禹王在哪里”?摸鱼人答后,怪物慌忙瞌睡。摸鱼人趁机将青石镯套在独角上,出洞游回。

张之洞画像

张之洞提拔摸鱼人当上水军小头目。不久,摸鱼人酒后落水淹死。张之洞重金抚恤其家人。知情人说,石屋里怪物名叫“巫支祁”,《山海经》有载:“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大禹治水时,把魔怪巫支祁锁进石屋,用青石镯镇压。也有人说,怪物是成精的鲢鱼,张之洞担心它祸害江城,将鲢鱼再次套住;揪心摸鱼人再进石屋,就将他诛杀——这便是“鲢鱼套”的来历。

一个地名,两个故事,反映了一个主题。这组“一二一”,让人感悟怎样防控疫情。前者张天师在武汉遭受疫情时降妖除怪,用“禁口”的方法,截断瘟疫源头;甚至在降魔除怪时,也考虑黎民的生存环境不受污染。“禹王锁蛟(张之洞“锁蛟”)的故事,也是为了保护江城生灵。重要的是,即使未见灾害和疫情,也要防患于未然——莫不是千百年前,武汉地区民间传说便指导后世如何面对和防范疫情?●

黄团元原创作品——黄团元,湖北省直管市唯一新闻正高级职称获得者。发表各类作品约万字,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瞭望》和《博览群书》等报刊。其《“天灾不由人”与“抗灾不由天”》等文,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教辅、高考习题及试卷。公开出版《说黑道白》、《民族瑰宝马寅初》、《胡适的谦和雅量》、《梁启超之路》、《文人有行》、《诸葛亮用兵》和《刘邦用人》等多部长篇作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