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游仙.长天寥廓共婵娟

原创/田伯仁

中华游仙文化中的“游仙”,意思是漫游仙境(出自《鸾鎞记.品诗》);古人谓“游仙心境”;泛指游仙诗文。

“仙境”,喻指古今人们向往并努力构建的景物美好,人们福寿绵长,相亲相爱,和合共生之境。

优秀传统的“游仙”文化,含“儒释道”等各大家的济世慈悲情怀,都为天下苍生的好!由此塑造的“人与境”,那一定是美好的!今“三千弱水,取一瓢饮”,即以“游仙”为主题,来畅想漫谈大众喜欢的游仙文化。

一说“游仙”之文

游仙文章,词多慷慨。清.章炳麟:“词若《游仙》,乃足以作将帅之气,虽《云门》《大卷》弗过也”。

自古以来,游仙大家们,可谓“精神到处文章神,学问深时意气仙”,他们纵笔疏狂,出神入化,成就了多少“足以作将帅之气”的游仙作品。

从中华人文始祖母华胥开始,神州大地便出现了很多美丽动人的远古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娲皇补天,夸父追日等。

再从先秦算起,从被誉为“班香宋艳”的班固宋玉,至谪仙太白、诗圣子美,继之是承前启后的“韩潮苏海”,即韩愈苏轼…延至明代的吴元泰《东游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历朝历代至今,五千年中华文化,可撷取太多的神圣优美的游仙作品。

中国的游仙文化中,富含着民心民情的“绝妙好辞”,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读来心旷神怡,味之脍炙人口,品之沁人心脾。

特别是在讴歌令人神往的游仙境界时,艺术作品表现上尤其浪漫和富有魅力。

例如《黄庭经》所云:“观志游神三奇灵,闲暇无事心太平。”

说的是道家诸胜文章的精妙,一如清胜:“以清净设化,学者由心息相依,返于希夷之乡,大定之境。天地灵阳之炁(气),不召而自来。所谓:“以我真空,感彼妙有。”易重浊为清阳,化凡质成灵体,自觉尘劳日歇,物欲不干,众邪不扰,六根虚静,身心清泰。

再如吉胜:“老氏无为,为而弗持,功成弗居、和光同尘、不迎不拒,湛若虚空,故动无不吉。此不争之德,无着之妙,既无心于彼此,亦忘情于去来,如流水行云,无适无莫,翛(xiāo)然自适,超然无累,随缘放旷,任性逍遥。”

丹青有色,妙笔生花于虚寂玄妙,尤显诸胜忘我于化境之神态,遨游太虚飘逸之仙姿!

游仙文章,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游仙”的扶正祛邪,济世救人…的崇高形象,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有的已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人们在想象中向往,在崇拜中学习和讴歌!

二说“游仙”之人

清.龚自珍《木兰花慢》词:“无奈游仙觉后,碧云垂到而今。”

游仙者,蒲松龄公的《凤仙》篇有言:“仙凡固无殊矣”!

而今我谓游仙者:“数亿神州尽舜尧”,亦堪称游仙,可披各大家色彩,乘九极流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看,这是一幅怎样的游仙画面,傲游在无垠的宇宙空间,悠哉游哉。

天地玄黄,寓万般景色,缤纷斑斓,蔚为壮观,画中之人,“心之力”者,大可尽收眼底,装到心里,成为天下真正的富有之人!实际上就应该是这样子,做人要直面人生,笑看风云霁月,心胸开阔才能让天地了然于胸。

神圣的中华儿女,欣逢盛世,称得上追梦人生的游仙者,是且行且珍惜的人。是美好自己,修身养性、心素如简的人。不管在怎样的生存环境下,都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励志营造一个内涵“仙境”般的心理环境。争取做一个要靠谱踏实,要守信贤达,要崇德向善,知礼义廉耻,富有家国情怀的人。

着眼当下,人间疫情尚在,战事未息,需慕先秦之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崇“游仙”以《尚贤》,倡导《非攻》(消灭非正义战争)而《兼爱》;复兴大道上,需觉庄周《梦蝶》而求《齐物》并《逍遥》。

寄意将来,可手把“八仙”的酒,体悟“七仙女的情”。访“秋翁遇仙”,阅《镜花缘》中的百花仙子,神游仙境。或可与济公共饮,共渔樵问答,联手天下慈悲善行者,步韵《西游记》之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披坚执锐“踏平坎坷成大道”,求取人间吉祥如意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终归是,游仙者,梦中去处,或入红尘紫府,谈瀛洲天阙。为消除人间烦恼,要识云台高路,漫把仙山琼阁,赊来赠华夏;更有凤池岸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即日图将好景,留给百姓家。从今数,看千秋万代,红尘内外,神圣游仙者,除恶扫疫安天下,保国泰民安,大美江山!

三说“游仙”之境

天降神州予华夏,江山锦绣,都是人间仙境。细品人生大环境,蓝天白云,山水桑田,男女老少,百姓人家;莺歌燕舞,人来人往…,“日出江花”而作,“长河落日”而息,炊烟袅袅,灯火点点,朦胧色彩,浓浓的禅意。

更有那,青山绿水,松竹梅兰菊,诗酒花茶画,鹤鸣鹿舞老寿星;风华正茂、承先启后的中坚人;青梅竹马小顽童…欢歌笑语,好一派和谐风光,万千气象!

正是:

人间仙境不虚空,秀水明山各展容。

澜恺鱼歌菩萨浪,巉欢鸢舞妙高峰。

儿童骑鹿追仙鹤,妪叟欹竹画道松。

寄意青春韶苑客,渔樵对话有真踪。

《渔樵问对》,出自宋.儒家.邵雍,他儒道兼通,一生试图把儒的“本”与道的天道贯通起来,构建人间仙境。从他的“樵问渔答”中,便可了然。英国哲学家洛克说:“一个人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我们所有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都是后天经验所得。”

所以,要构建美好的人间仙境,一切都应视为“后天”所得!

美化“人间仙境”一一

要从人本兼收及后天所得来析取。

先看人的“先天”,一张白纸,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由此,可见永葆童心是何等的可贵,那儿有鸿蒙初辟,有宇宙洪荒;那儿有骑鹿追鹤的天真梦想,有不用道法的先天自然心理环境。

念当初人文始祖就是在混沌初开的自然环境里,席地而坐,“一张白纸”,以树枝为笔,画出了包罗万象,用之万古的八卦神文!

再看人的“后天”,人生本是一张白纸,经过人生的阅历后,生命便有了不同的色彩,书写不同故事,记录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快乐与烦恼…人手一卷,生命之书。

美化人间“仙境”一一

可见生命之舟,也从无到有,从古至今,载着代代行人,沿着“太极”生两仪,生四象…直至生万象的历史长河,风雨兼程,不舍昼夜,乘风破浪,一棹仙帆驶到今。

游仙者,可去《读史》领悟“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进而去解读人类社会,明确人生在美化人间仙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美化“人间仙境”一一

可知这一张白纸成千古一篇,记录着:自从人类社会有了三皇五帝,诸子百家;小人君子…尽在纷繁复杂的,因缘果报的环境之中。这真是,一张白纸,万古人生;一篇读罢,满头飞雪!

一部青史,道出了人生环境发展联系所固有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定义为规律,已是不以人的初衷意志为转移的了!所以,随之就有了人们生活中化烦恼为菩提…变快乐为现实,创建美化人间仙境的梦想!

美化“人间仙境”一一

以其神韵,觉微尘之小无内,高天之大无外,苍穹之下,广袤深远,扶摇而难以穷究,想象则难以释怀。天道人寰,多少未知,让人去学习,让人去觉悟。

然而,缩合历史,叠印古今,策足六合,驰骋大千世界,学问,浩如烟海,纵然学富五车,汗牛充栋,亦为其涓滴也。联想初始羲皇所创人文…,便可理解孔子当年为啥不回答子贡,什么是天道的原因,及其良苦用心了。

美化“人间仙境”一一

“天道远,人道迩”,君子要量力而行于无量之正道。通人情而不忤逆天道,置身最有力量的当下,崇德向善,以慈悲忘我的家国情怀,心灯一盏,明月一轮,天人合一,交相辉映,携手共进,日臻完善于化境。为美化、守护好现实生活中的人间仙境,更上一层楼!

悠悠岁月,茫茫人海,在畅想“游仙”中,喜看伟岸富强的炎黄子孙,做好“游仙”的人,写好“游仙”的文,干好“游仙”的事;并以良好的“游仙心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追梦路上,把几千年来人们心驰神往的“天上宫阙,海上仙岛,神山洞府”,复制到人间,添彩新环境,光大新时代,使人间仙境遍华夏,中华儿女,翩翩游仙,花团锦簇共婵娟!

年10月16日奉于北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9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