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乐曲有"重六调,轻六调,轻三重六,活五调"五
潮乐诸调特点与潮州筝演奏方式
潮州筝早先是用“二四谱”作为原始谱的,这是一种只能以潮州方言念唱的古乐诗谱。早期的“二四谱”只记“板”不记“眼”,以二三四五六七八(即简谱的)为
标记。它基本上是一种五声音阶的谱式,音调的变化要靠左手按、滑而产生的“轻三六调”(简称“轻六调”)、“重三六调”(简称“重六调”)、“活三五调”(简称“活五调”)、“轻三重六调”的变调奏法来体现。以后,随着“工尺谱”的引入,许多人开始用“工尺谱”,并将其抄成筝专用谱(仍类似筝类母谱),但“轻”、“重”、“活”、“反”的变调方法仍保留在“工尺谱”中。
乐谱对比表
二四谱:二三四五六七八
工尺谱:合四乙上尺工凡六五
简谱:
轻三六调音阶:
重三六调音阶:
活三五调音阶:
反线调音阶:
轻三重六调音阶: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轻六调”是用音阶构成旋律,在演奏中由
于没有过多的74两音的揉、按,“轻六调”音乐一般都有流畅、轻快的特点。“重六调”是用音阶构成旋律的,这种的乐曲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含有沉稳、深情、反思情绪的乐曲,例如《昭君怨》、《月儿高》、《柳青娘》、《北雁思归》等;另一类是含有谐谑、轻巧情绪的乐曲,例如《寒鸦戏水》、《杨柳春风》、《画眉跳架》、《象弄牙》、《红梅头》等。这两类乐曲对于74两音的处理是不同的,前类乐曲对左手74两音的按、滑、颤处理是不稳定的;后类乐曲对左手74两音的处理却相对稳定和准确,以至某些乐曲听起来就象转了调一样。例如,许多人常把《画眉跳架》的旋律
2-
听成
6-
当然,并不是说“轻六调”旋律由五声音阶组成乐曲中就不会出现71两音,或是“重六调”旋律由音阶组成乐曲中就不会出现63两音,而是这类音阶外的两音在乐曲中出现时,只是处于装饰和不稳定的位置。另外,在演奏“轻六调”或“重六调”乐曲时,7音比十二平均律的7稍低,但又不到b7音;4音比十二平均律的4音稍高,但又不到#4音。
“活五调”是用音阶组成旋律,它是潮乐中比较特别的调,它的2音比十二平均律的2音稍高,但又不到#2音。演奏此音时左手多带颤,有时在按12音后,还上滑到4音。在该调中,4音和“轻六调”、“重六调”的4音相差不多,有时会更高一些。但它对7音的处理比其它调的7音要明显的低一些。弹筝人通常认为“活五调”在诸调中最难演奏。一部分人在演奏“活五调”时用的是音阶定弦,其中的变化音都是用左手按出。他们认为:用这种定弦弹奏“活五调”技巧高,也体现了“活五调”的韵味。然而,多数人弹“活五调”时用的是音阶定弦,他们认为:这种定弦把左手按、滑的处理,主要放在72(即二四谱的三音、五音)两音上,方便了演奏,也使“活五调”的韵味更浓了。从实际演奏来看,定弦之争似乎是次要的,因为采用两类定弦的弹筝人中,也有弹“活五调”乐曲的高手。
初次听“活五调”乐曲的人,很容易被这种含蓄、游移、非悲、非喜、韵味十足的曲调所吸引。潮州民间弦乐有文、武、病、狂四大弓法,拉“活五调”时用的是病弓。而潮州筝在演奏“活五调”乐曲时,左手按、滑音较缠绵,且一音数韵,变化多端,其音乐也体现了某种病态美。
“反线调”是用音阶构成旋律,它是对“轻六调”旋律音高下五度的改变。所谓反线是相对正线而言。该术语来自二弦,其定弦为52,反线后定弦为15。一般来说,反线后艺人们仍用固定调概念演奏,但反线并非是对原旋律的严格移位,艺人们会根据演奏习惯对旋律进行某些小改动。“轻三重六调”是用音阶构成旋律的,因它的音阶音与“反线调”的音阶音一致,民间也有人把它归类于“反线调”。二者比在实际演奏中竟还有些不同。“轻三重六调”是在“轻三六调”音阶基础上仅“重”六音(即用左手将3音按成4音,把音阶处理成音阶),旋律音阶不移位,但旋律变了。“反线调”则不同,它是“轻六调”下五度音高的不严格移位。二者的旋律是不同的。然而,它们也有相同的地方,这就是:“轻三重六调”和“反线调”的4音都较“正”(即较准,不偏高),这点和其它调不同。基于“轻三重六调”的4音较“正”,定弦也就较灵活,如果乐曲音调属柔和、优美的,定弦就用,4音通过左手在3音弦上揉按获得,使音调显得委婉;如果乐曲情绪很轻快,定弦就用,4音是固定的。由于“轻三重六调”和“反线调”乐曲在许多情况下是可以用的定弦演奏,因而也常用这种定弦的乐曲与“活五调”的乐曲连接。潮乐中的调与调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首乐曲可同时用几种不同的调处理。例如“粉红莲”原是“重六调”乐曲,但演奏者可根据它的不同段落分别用“轻六调”、“重六调”、“活五调”、“轻三重六调”几种不同调来处理。另外,潮乐中调的概念与西洋音乐中调性、调式的概念不同;也与中国音乐常用的“宫”、“商”、“角”、“徽”、“羽”调式的概念不同。例如,有“宫”调式的“轻六调”,“商”调式的“轻六调”,“徽”调式的“轻六调”等等.
关于音乐史的几点总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