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东阳,白坦古村落。

一个有着近年历史的吴氏聚居大村,古风浓郁且静美。

白坦村古称梅里,又称松树矮。后有县令白甫谓村名不雅,遂取村处白溪江畔平坦滩地之意,更名白坦。狮山雄踞村南,练溪自北向西南绕村而流,与吴良村隔溪相望。溪塍水竹翠密。据《吴氏宗谱》载,源自殷商后期西伯侯姬太王两子泰伯、仲雍。有八十四世祖,字德彰,南宋绍定四年()访朱子所著《大学章句》遗稿自诸暨来东阳,后世子孙在此聚居蔓延。

白坦素以东阳历史文化名村著称。科举仕宦者绵延不绝。清代,吴光镐中嘉庆二十五年()进士,任内阁中书、台湾刺史;吴品珩中光绪十二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外务部员外郎、江西司主事、安徽按察司、安徽布政司、浙江省政务厅长等职。贡生25人,中秀才者30余人。民国时期村里有牌坊4座,功名旗杆8对。民族英雄林则徐题赠务本堂匾额1块。

白坦村至今保留着不少古建筑,现存有40余幢明清及民国初期的古建筑,是东阳古民居的“富矿区”之一。分别有太和堂、义和堂、雍和堂、介锡堂、诚一堂、福舆堂、敬修堂、慎余堂、勤慎堂、贻翼堂、成乐堂、绍成厅、艺兰厅、承恩堂、承德堂、仁德堂、惠迪堂、太源堂、集庆堂、永锡堂、永信堂、种德堂、百善堂、承本堂、树德堂等等。

这些古宅大多面朝东向,以“十三间头”作为基本单元,布局灵活多变,呈纵横扩张的长方形平面,建筑内部装饰考究,有木雕、砖雕、石雕、瓦雕、壁画、彩绘、灰塑、竹编等民间工艺,尤以融东阳木雕、砖雕、石雕为一体的清代及民国的雕饰艺术建筑最具代表性,又以各种技法雕刻的木构件最为精彩。

其中务本堂和福舆堂两处规模最大,又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已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舆堂占地10余亩,清嘉庆年间东阳木雕艺术建筑。主轴线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由门楼、照厅、正厅、后堂组成,后一部分由照壁、后堂组成,左右两边为通道和厢房。正厅三开间,七架前轩后双步廊,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五架及三架梁上置伏斗。轩部分雕刻精致,前檐饰狮子戏球牛腿,斗拱上溜部分的牛腿成象鼻状。砖雕花脊。前照壁由水磨砖斜向砌成。

务本堂,建于清道光年间,进士吴品珩和贡生吴品王禹兄弟的居宅。主轴线由门楼、正厅、后堂组成,两边分别为菊壮厅、三立堂。正厅和后堂前廊的轩、梁、檩、枋、斗拱,雕刻精致,牛腿雕戏剧人物,山墙前廊各开青石洞门,门框石雕,花草动物栩栩如生。正厅三开间七架前轩后双步,左右各有厢房5间,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后堂明间的藻井,木雕极精细。藻井后设有神龛。正厅有林则徐题赠的务本堂匾额。

另外,雍和堂也别具特色。又名七台,建于清康熙年间。前后三进,左、中、右三条纵轴线组成。三开间,七架前轩后双步廊,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柱头有卷杀,瓜楞柱础,腹部雕云头花。轩部分均精雕细饰。每年元宵及农历十月初一灯节,悬挂春、夏、秋、冬四季彩灯。

时光静静流淌年,白坦村,现名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古色古香的宅院、街巷,若有闲暇时光,最是可以踏足寻访。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