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
杨国举
内容梗概: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在混沌的世界里,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呢?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随物流转,明哲保身是很多人的选择。虽然我们看见身边的人有富甲一方的,有穷困潦倒的,我们不去思考其中的原因,只管好好工作,赚钱养家就行了,若有富余,可以养条狗,买辆车,方便周末逛公园,这就够了。倘若我们妄想去厘清其中的道理,多半自陷泥潭,不能自拔。有人说如今的社会就像失控的机器一样高速运转,没有人能解释为什么,也没有人能让它停下来。大家们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升斗小民。只有一些冥顽不化的书呆子才会思考关于正义、善、和谐、平等这些问题,这些书生意气多半落得个不敷自保的下场,正如杜甫所言: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也许大学确实让人琢磨不透,但大学校园陈设雅致、清新幽静、才俊云集、群星闪耀,到处均是繁华阜盛、熙熙攘攘的景象应该是人人都知道的。只要不是阴雨绵绵的天气,基本上都是人来人往、相应声喧的,而他们也无一不是才貌双全的。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不仅体现在人多,更体现在形式多样的交际生活上。社团是大学很有特色的交际形式,社团在高中也有,只不过高中管制比较严格,课程又重,所以社团很少。但在大学社团却出奇的多,无论数量或种类都多如牛毛,常规的社团诸如学生会、团委自是不能少,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社团,比如红十字会、艾滋病协会、基督教会学生分会等,还有学生基于自己喜欢的爱好而创建的会比如吉他俱乐部、光辉岁月等等。
大学这些社团很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表面上冠冕堂皇说什么兴趣、学习、奉献,实际上就是玩。乍一听感觉笔者这话有点刁钻,待我慢慢道出,读者准会觉得我这话不无道理。也许我们很多人在初次加入社团之时都怀着一腔热血,只是因为中国学生自小就缺乏自立品质,依赖性太强,学生的自耕的土壤又十分贫瘠。中国人有明确志趣或信仰的本来就很少,在中国,学习好的学生并不代表他喜欢学习,喜欢学习的也未必出自于他们内心的兴趣。实际上,一般中国学生对学习都持有一种厌恶感,他们都把学习看成一种任务。我高中的一位同学曾经说过一句话:其实中国很多所谓专家都是半推半就的,这话有点讽刺,但话糙理不糙。
至于奉献就更扯了,大学生穷的就是想奉献也拿不出什么东西,而那些富二代都是些花花公子,根本想不到奉献上面去。所以大学这些社团只不过是交际的一种形式,而交际的结果必然导致恋爱——这是荷尔蒙的必然结果。有人说大学就是大型天然免费婚介所,这话一点也不错。树荫下,一条双人休闲椅上,一对情侣在那儿相互依偎,卿卿我我,是大学校园里最典型的景象。风和日丽是这样,阴雨绵绵也是这样,我敢肯定大学的一切活动均与恋爱有关,无论是什么校运会还是什么友谊赛,就连上自习也与恋爱有关。在校园里不乏因上自习而走到一起的情侣,他们可能因上自习时借笔或讨论问题,然后就成了。
于是每天吃完饭后就相约两个一起上自习,先在校园坐着闲聊,七点多一点去学习,九点多一点回来,然后到外面买些夜宵,在校园的休闲椅上坐着吃,到十一多一点回寝室,走的时候还依依不舍的,偶尔干脆不回去了。有些人尤其是女生喜欢撅着嘴说自身的生活绝没有这么龌龊,说她们交际并不是为了爱,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即使不是为爱,也是为爱打基础,反正恋爱是大学的重要课题,这一点颠扑不破。大学生在校园里生活,在校园里恋爱,在校园里寻找一片属于自己天地,在那片地盘上享受着爱情的温馨与浪漫,熙熙攘攘,相应声喧,而又彼此互不干扰,这就是大学的景象。
这日正值周末,风和日丽,一个叫诗苑新生的社团约定出去玩,至于理由,就说是见面会。苑长通知大伙九点钟在旗杆下集合,但九点二十了还有两个人没来。中国历来都有这样的,如果想让人们九点钟聚齐,必须通知八点半。中国素来没有什么时间观念,大伙儿见超过九点钟也没有什么人抱怨,甚至没什么人在意,他们似乎习惯了。反正是出去玩,又不是开人民大会,在哪儿都是玩,有什么可计较的。直到九点三十几,才看见从远处慢悠悠的走来一对勾肩搭背的情侣,他们走过来,分给大家一些吃的,并没有说“对不起来晚了,让大家久等,实在抱歉得很”类似的话,只是说说笑笑,而大家也并不在乎。
他俩发到一个高个儿小伙子时,那小伙以怀疑的眼神看着他,让人有点不舒服,并说不吃,然后怎么劝也没有用。这小子叫小刚,身材清瘦,衣着朴素,不修边幅,性格怪癖,他在怀疑为什么大伙都在九点钟集合,迟到的最多不超过五分钟,这两个人却足足迟到了半个小时,却一点不当回事。当然他不是责怪,也不是鄙视他们,而是由此而发思考关于迟到成风沉淀为一种文化的原因。笔者此时这样解释读者必然有点蒙,但小刚这人就是这样子,也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社团叫诗苑,聚集了很多对文学有兴趣的人,这类人中奇葩很多,而小刚就是奇葩中的一朵花。
苑长和那两个人又聊了一分钟,才说走字,大伙儿才开始慢悠悠的走,谈天说地。说什么内容,是个人都知道,就是那些花前月下,堕珥遗簪的事。首先是一堆女生走在前面,一堆男生跟在后头,男生脚步比较快,无意间就追上她们,然后看见她们提的东西比较重,说帮她们提提,于是聊到一起了。而我们的奇葩小刚却有道德洁癖,本来和他们走在一起,但是听见他们聊的都是些非礼勿听的话,按照小刚的逻辑,如果看到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坐一辆自行车,那简直就是世界末日,而他们之中有些竟然众目睽睽之下勾肩搭背。
所以小刚有意躲开这些人,走着走着就变成一个人了。后来小刚发现他们的路径似乎没有什么方向,看见苑长也是一个人走着,于是上前和她说话。苑长是个女的,个子不高,身材匀称,容貌清秀,轻妆淡抹,成熟和善。大伙儿加入诗苑已经有一段日子,很多人都知道小刚是个猥琐男、娘娘腔,对他都没有什么好印象,相对而言苑长对他的印象要好一些,小刚似乎也有所察觉。小刚问:
“我们这是去哪儿?”
平常脾气急的不一定好好回答小刚这问题,原本就是去玩,为什么事事都要问个目的呢?
“欸,你可以说是去游玩,也可以说是去采风,反正你想什么就是什么啦。”
“不是,我是问我们去的是什么地方。”
“蔚山公园。”
小刚还是疑惑的眼神,似乎蔚山公园是个非常神秘的事物似的,不就是一座山吗,有什么好想的。
“看你的眼神,似乎是第一次去蔚山公园的——甚至是第一次出游的吧。”
“才来这里不久,是不知道蔚山公园是什么地方了,至于出游,我记得只有很小的时候班上曾经组织过一次春游。”
“蔚山公园嘛,就是一个人们常常去玩的地方,反正就是一座山和一个公园呗。”
“不知道这名字什么历来,离这里有多远?”
“很近的,就在我们学校附近,你去就知道了。”苑长这样回答已经很耐心了,今天出来玩的人,除了小刚,没人不知道蔚山公园。
大伙儿是从学校后门出来的,首先是小巷子,绕来绕去的,有点阴森森的感觉。走出小巷后,豁然开朗,便是宽阔的亨通大道。过完最后两三处处红绿灯后,平坦的路变得有点坡度,渐渐的,他们走进了清净的泥青路,两边都载有松竹这些绿化树,给人渐入佳境之感。翻过一道围墙后,脚下不再是清幽的泥青路,而是无人修葺的山路了——此时地球人都知道在抄后路进蔚山公园。
崎岖的山路是不好走,但对于住惯了都市的人却能带来许多新鲜的气息。他们穿行于葱郁的山林之中,清新的空气夹杂在温和的秋风中,幽静的山谷里时时传来几声鸟鸣,山上的种种植物我们都会细细地观摩,也许在某棵松树上会窜起一只松鼠。此时回头看已经远离的城市,那一幢幢高楼大厦被缩小得像一堆堆积木,再也看不见繁华的街市车辆和行人像蚂蚁一样忙碌地走来走去。我们离开喧闹的城市,躲避尘嚣,来到这荒郊野外,是出去了,还是回来了?
“此时此刻,真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是啊,小时候在乡下,处处都是这样的景致,山势崔巍,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当时只是觉得山高路险,很有困窘之感,自高中以后就没有好好走一遍家乡的土地。虽然城市布局得错落有致,街道打扫得干净整洁,然而越是整洁越是显得单调无味。整天闷在城市中,就是一撮泥土也难以找到,倒有点囚笼的感觉。”
“你这么一说,我也有点想家了。”
“只有失去的时候才会想念,小时候我看见家中的每一条路,每一棵树都觉得平淡无奇,现在我才知道它们在我心中是多么重要,无形之中我已经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注入了深厚的感情。”
“前几天我们科室收到一个肠梗阻的老人,问了病史才知道,他喜欢蔚山,山上什么地方有什么果子他都知道。他酷爱吃山上一种叫野山杞的果子,谁知竟然吃出肠梗阻来了。然后我们问他水果市场上什么水果都有,你为什么偏偏去吃山上那果子呢?他的回答和你刚才说的差不多,说山间的水果有深厚的感情。”
说话间大伙儿已经到了蔚山,从一片陡坡上下去,然后再翻一次围墙进去,便正式进入蔚山的地盘。这里还是公园的周边,山路没有修葺,但已有游人的痕迹,茂密的丛林开出一条小道,往前隐约看见蜿蜒的青石路。大伙儿有的感叹山路太漫长,终于可以松口气,有的心潮澎湃想快点冲过去。大伙儿评说一通,四处看看,看见不远处偏僻的地方依偎着一对情侣。
这山上不乏这样的情侣,搂搂抱抱,甚至来个激吻或者别的什么。他们虽然看见诗苑这班人,但丝毫不在意,这似乎证明了爱的伟大,情人的眼里只有情人,旁边的人都是狗屎。诗苑这些人也装看不见,但有些尤其像小刚的这种人看见就嗤之以鼻了,就是嘴上不说,心里也想真是禽兽不如。大伙儿边走边玩,很多女生像拍电影一样惊叹“好美啊”,小刚突然发表一番大煞风景的废话。
“一般公园都是千篇一律,修一条泥青路贯通整个公园,然后在路的周围设置一些介绍乡土风情、历史人物的石碑,间隔一定距离放些供游人小憩的石桌石凳、小凉亭,选一些比较平坦的地方种些花,栽些树,剩下的地方直接种草。这就是一般公园的格局了,这样根本无法给人原始的大自然的滋味。只要是人工雕饰就要留下痕迹。说什么在半山腰上建立一个凉亭,在那里驻足观望,公园的面貌尽收眼底,隐约间可以看见城市的一角。
还说如果是有雾的早晨,就更有朦朦胧胧的感觉,这全是扯淡。人们爬到半山腰已经很累了,看见有个凉亭,正好休息休息。等休息够了凉亭上有卖东西的,买些吃的东西继续走。其实那东西也什么好吃的,又贵,最终还是有很多人出于好面子买了。这期间有什么想到驻足观望。如果要观望,在山顶上一览众山小岂不更好?所以像这样的休闲公园,它是美的展览馆与藏经阁,还是游人收拾心情的心理垃圾站,是很难说清楚的。人们来这里,并不是为了去发现美,而是为了放松一下。
“人家卖东西是他们的事,你不想买可以不买啊。”
“我不是说自己,而是说一般的人。”
“也许一个凉亭并不美,加上一个人就美了。”
“有时自然本身是美的,人加进来就不美了。”
“为什么?”
“比如这公园,以前肯定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改作公园之后,人多了就什么都破坏了,什么鸟也没有了,山还是秀的,但水就不清了。”
“那么按你所说,美从何来?”
“美从心生,自然原本没有什么美可言,美是人赋予的。”
“那就按照你的说法,美是人赋予的,自然没有美的说法,为什么你说一个公园原本是美的,人站进去就不美了呢?”
“我说的人是人性的意志,而不是人的肉身,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照你所说人只会玷污美丽的自然,那我看你还是躲进山洞去吧,别在这里胡喷,省的把个好好的公园搞得臭烘烘的。”
“行了,行了,你现在跟小刚扯是扯不通的,我知道他为什么气鼓鼓的,他是看到了刚才那对情侣,认为那样有伤风化,于是兀自一个人想不开生闷气——人家干什么管他屁事。”
蔚山本来就没有什么自然奇观,只有一个Q湖,一座庙,一个动物园,一个游乐园,一个花园、一条隧道,几片草地。熟悉的带着大伙儿逛了一圈,选择有背景的地方照几张像,和动物园里的猴子耍耍,这些基本上就是我们此次游玩的全部内容了。大伙儿玩了一通,最终在一片草坪上围坐起来。也算是开一个迎新会,新同学介绍自己,苑长又说了一点诗苑内部的一些事情,然后开始玩耍。
说到玩,笔者记得小时候班组织去扫烈士墓,二十几个同学围成一圈,用红领巾包成一个球,在同学手上传递,用什么口令使传递停下来。球停在哪个同学手上,他就得站出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或者背一首赞美烈士的雄伟壮烈的诗,不能完成的就愧于面对眼前的烈士。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会写什么怀古诗,赞美诗,而似乎离性越来越近。比如行什么口令,中招的人被命令去对一个陌生人说“我爱你”,去把那女孩背过来,男女对着吃一根辣条等等。今天他们玩的什么不知道,只是小刚和众人谈论“美”的时候被人恶语中伤,心中郁闷,悄悄的离开的他们,来到Q湖畔,驻足,观望。
秋天的Q湖分外美丽,清澄的湖水平静的像一面镜子,山上的树林有的郁郁葱葱,有的色彩斑斓,倒映在平静的湖面,成了一幅巨大的油画。一习秋风吹来,小刚感觉到,也许刚才那人的话是对的,大自然是美的,不能因为自己的格缺陷看扁了。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小刚才发现有一个女孩跟在他身旁,小刚想到这话倒给关于美来自于心的思想作了个完美的总结,不觉陷入沉思,忽而回头看见她那善解人意的眼神,觉得很震惊,不禁有心端详着她的模样,忽然觉得一丝羞愧。女孩微笑着说:
“大伙儿都在那边呢。该走了。”
小刚无意间冒出一句:“我第一眼看见你的时候,觉得你好亲切。”
“是吗。”女孩脸有点红,对小刚突然这么一句,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这么回答了。
二
诗苑每周二都会开一次例会。自那天蔚山之行,到现在已经有三个星期了,然而诗苑的工作开展还是的很慢。因为诗苑的成员大部分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虽然有一些诗才,但其他方面是一窍不通,尤其在业务方面个个都是盲人瞎马。不过有一点值得赞扬,就是他们态度比较积极,说六点钟来,很多都是五点半就来了,然而人是来了,却个个像个泥菩萨似的,谁也不愿意说一句话,只是像游魂一样在会议室里游来游去,胆大一点的或许会翻翻资料,胆小的则总是担心自己站的不是地方,也是游来游去。
到了会议的时间,大家都来齐了,大家归座后,苑长开始发话。
“好,大家都到了哈,那么我就讲几句。我想凡加入我们诗苑的,都有一个基本的愿望,就是希望在这里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但是到后来,大概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就是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那么的遥远,他们甚至认为,诗苑名不副实,这名字取得倒是文雅,可私底下却是一滩烂泥。有这等想法的不妨自我反思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如果诗苑真的是一滩烂泥,那么你们是诗苑一员,是诗苑的一部分,你们也是一撮烂泥吗?我想就是现在这个时候,有些人心中正在贬低诗苑,同时又不肯贬低自己分毫。我们在诗苑里呆着,为什么总是感到学不到什么东西呢?我们从头理一理,如果我们想学到东西,该怎么做呢?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文学没有什么必要接受什么系统的教育,学文着重在悟,自己悟出一番道理后,再去与人交流,得出与自己不同的东西,然后再去悟,这就是学文的路径。我们一直抱怨在诗苑里学不到什么东西,大概就是我们缺乏交流。由此我们不禁感到遗憾,为什么我们天天在一起,却很难有什么交流?诗苑本身就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为什么这个平台却一点效用也没有。如果我不必羞惭实话实说,诗苑这个交流的平台,其实它并不平坦,它是坑坑洼洼,残边缺角的台子,我们诗苑的工作开展的实在太慢,使整个诗苑就像一盘散沙,以至于我们不能从诗苑里获益。
一台机器,一个单位,一家公司只有正常运行才能产生效益,这个道理不会有人不明白。我深知大家都想从诗苑里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但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是诗苑的一员,维护诗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只有好好维护诗苑这个社团的正常运行,我们才能从中获益。“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只想得到葫芦,而其他工作却一概不做,只是十分可笑的想法。
我也多次思考过我们工作开展不好的原因。我知道我们诗苑的都是喜欢文学的人,也就是说,我们有一颗“诗人的心”,诗人的心是灵动的,浪漫的,但同时也有不切实际,毛毛躁躁的毛病。屈原、杜甫等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他们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熏陶,一心想报效国家,但他们最终都以遗憾而告终。有很多学者对这一现象有鞭辟入里的见解:其实一个有诗性的人是不适合当官的,诗性的人的业务能力一般都比别人差。我相信诗苑里的都是诗人,我们的业务能力是比旁人差一点,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冠以“诗人”之名就忽视业务能力的培养,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再说,我们这些人虽然能写几首诗,但在座的有谁敢说自己是个诗人?
我说这些话,意思无非就是一点:也许我们自身的能力有限,但我们不能因此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敷衍搪塞。说句难听的话,一般大学的社团,其实质与过家家游戏没有多大区别,我们诗苑也不例外,但不要因为它像过家家我们就真的把它当成过家家,什么事情,做好了高兴一下,做不好就一笑了之,我们一定要做好落在自己身上的工作。其实,我们进这个诗苑,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使我们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鉴于这三个星期以来,我们诗苑的工作开展得十分不好,所以我说了几句强硬的话,希望大家不要介意。我说的话就是这么多,接下来的工作由李玉儿具体说明。”
“好,我接过苑长的话。刚才苑长已经讲得很明白了,我们无论遇到多大阻力,都应当做好自己的工作,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一点也不难,需要的只是一颗心而已。好,我问一下,上次我交给孟波统计诗苑成员QQ、联系方式。相片的事做好了没有?”
“好了,我已经制表格上传到我们群共享里,还有,我有两个同学想加入我们诗苑,我把这事向你说一下。”
“那敢情好,我们诗苑就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只要有人来,就是皆大欢喜的事。”
“哦对了,苑长,我们那个与商业学院交流会的事妥当了没有?”
“好了。对了,我通知一件事,我们诗苑这个星期六要与商业学院的春晖诗社搞一次文学交流会,到时候大伙儿都去。”
“对了,小刚,我交给你的收集整理文稿的事怎么样了?”
“……其实,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整。”
“这很简单的嘛,别人拿给你,你就把它收集起来就是了——对了,你有U盘没有?”
“嗯,请问‘U盘’是什么东西?”
自那次蔚山之行,苑长觉得小刚小刚为人正直,品行上佳,是个靠得住的人,于是把诗苑收集整理筛选文稿的工作交给他。因为诗苑要出一本内部期刊,向诗苑全体成员征集文稿,也向苑外的一些人征集。大伙儿一开始认为以小刚的才能一定能够胜任,谁知小刚与其说是一个怪才,不如说是一个怪胎,虽然有点诗才,但除此之外什么事也不会做,而且品性孤傲,从不与人来往,大伙儿嘴上心里均有怨言抱怨不应该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这样只会一拖再拖,最终无果而终,白白让他糟践了。起初苑长和几个干部还对他蛮有信心,给了他足够的机会,岂料三个星期已经过去,竟没有一点起色。这次会上,苑长在言语神情上已经露出不悦之色,大伙儿商量一阵后,决定把这项任务交给另一个人,这会儿大伙儿郁闷的心终于有所纾解。交代了一些事后,散了。小刚的神情,并没有露出明显的郁闷,或者愤怒,或者绝望,只是一一副淡淡的笑容,抬头微微仰观前方。这是他很有特点的表情,也许与他交往的人,没有记住他的名字,却记住他这副表情了。他真的是个名副其实的怪胎,就说今天的事,有同学对他表示同情,有的去安慰他,也有的直接投去蔑视的目光然而无论别人怎么对他,他都只是这个淡漠的表情,从来不会有什么变化。别人心情好时,可能认为他可爱,别人心情不好时,则认为他是欠揍,如果是一个疑惑的人,则看见他好像也在疑惑。总之他这个人就像一尊没生命没气息的雕像。所谓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像小刚这种极端孤僻的人是不会有人亲近他的,或者开始的时候有,最终也会疏远的。
此时有一个女生去“安慰”他,这女孩如此做法未必就是钦慕小刚,“有那个意思”,小刚根本没有什么值得钦慕的。也许是人的本性所致,人是群体动物,同情是人的基本感情之一。而以小刚那性子,女孩不久就会疏远他。
小刚通常是选择没有人走的时候走,在长长的幽暗的长廊里,女孩专程等他。就只有他们两个人,所以不得不相互打个招呼。
“你叫小刚?”
“是的。”
“呵呵,我觉得你太深藏不露了,都这么久了,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你的名字,我还是今天才知道。”
“我不是也不知道你吗?——我向来都是独来独往的,不光是你,我们社团里还有很多人我都不认识。”
“我和你一样,也有许多人还不认识。我读过你的诗才知道你叫小刚,你的诗风格质朴,意境开阔,气度非凡,大有古人风度,真的不简单。”
“其实有时候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是能写几首古诗,但现代诗我却怎么学也学不会。我那古诗,如果放在古代还过得去,但是放在现代就没有什么人接受了。相应的,我的品性也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也许我真的不适合生活在现代。”
“就诗而言,现代诗虽然抒发感情汹涌澎湃,但很少有气势磅礴的,有的则过于缠绵悱恻,甚至不知所云,其思想深度是很难与古诗匹敌的。现代诗有这些缺点基于现代很多文人抱着一个错误的观念:诗文必须超脱现实,展现出幡然不同的面目。很多人都喜欢去寻求一些偏僻深奥东西,以此构建而成的作品虽然看起来绮丽,却却显得很不真实,与现实相差甚远,乃至认为文学只是一种游戏,这是一个误区。文学乃是在解释世界,提升自我,如果不能净化心灵,相反是让心田荒废,这就摈弃了文学的本性,真正造成了文学无用的结果。与之对比的是,古诗虽然有特定的体制,但都源于心灵,取于生活,所以在写古诗读古诗的同时也是在修身养性。现在写古诗的人,也在修身养性,虽然性情有些古怪,但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其意义是不能用实用价值来衡量的。
“哈哈哈。”小刚平静的表情不禁噗嗤一笑了。
“你笑什么。”
“我在笑你,身边的人都拿我当活宝,常常有意无意嘲笑一番,我一向也习惯了,没想到今天有一个人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弯来夸我。”
“我——我说的也没什么不对嘛,人要正确认识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要很好的树立起自信心,要——不要总是妄自菲薄。”
“其实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是比较清楚的,简单的说,我就是一个酸秀才,一心沉浸在子曰诗云的古书中,不谙世事,自命清高,只会写一些慷慨激昂的诗文,论到实事实务却狗屁不通。这也许与我的童年经历不无关系,我自小就因父母的意志被动的处于一种专制和隔离的环境,没有多少机会与人来往,唯一陪伴我的就是一些书,结果我真的变成了只会读书,其他什么都不会的书呆子。”
“在中国恐怕有心的父母对孩子都严。”
“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只是他们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大对,可能还与我自己有些关系。由于长期的禁锢,我早就习惯了孤独,遇到什么事总会不由自主地避让,事业上是这样,感情上也是这样。我现在就像枯井里的一潭死水,没有什么风能吹起波浪。很多人看到我很矜持高傲,很像瞧不起人的样子,其实不是。我没有瞧不起人,我对人的感觉就是没有感觉,一点感觉也没有,既不是鄙视,也不会艳羡,没有憎恨,也没有爱慕,现在的我是不需要感情的。”
女孩听到小刚这话,觉得心头有点凉,小刚看到女孩复杂的眼神,内含灵动却蒙着一丝沉郁,纯洁无瑕但少了很多生气,好像深秋日落暗淡的湖。小刚猜测最后那句话影响了她,他的眼神也很复杂,犹如湖边沉静的山。他原应有一丝愧疚,他常常感觉自己习惯性的忧郁总是冲淡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也是因为这样,人时时避开人群。而此时一个陌生的女孩无端闯入,他的忧郁可能会使她暂时忧郁,但未必永久,所以不必为之苛责。小刚恢复一如既往的平静,本来要问问女孩的姓名,最终没有问,而女孩自己也没有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