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立武,变戏法般从桌后拿出一件件姿态各异的兽钮,有自己的雕刻作品,也有从各地拍卖行辗转得来的印石老件——盘螭钮、龙钮、虎钮、佛造像等,不一而足。当他仔细打量时,每一块石头都宛如灯下故人。

明代文人以花乳石治印,开启了文人篆刻新篇章,寿山石以洁净如玉、柔而易攻而倍受赏识。目前故宫文物数据库里记载着可观数量的明代宫廷寿山石印钮,其雕刻技艺已相当成熟。无论是对兽钮型感把握的精准度,还是古朴浑厚的气息,无疑都将这门技艺推到一个新高。

温立武古兽钮作品

到了明末清初期,出现了杨玉璇这位寿山石雕刻横跨四百年而无人超越的宗师。他融汇唐宋雕塑、明代德化何朝宗造像精髓为寿山石开辟出一个新天地。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随着文人雅士,上层名流的评骘形容,寿山石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因为王侯巨邸参与将寿山石大量进贡朝廷充作献给皇帝的礼品,所以故宫活计档中就记载着雍正多次下旨着照办处改动雕刻内容的记载,并记载着雍正十三年将寿山石纳入官府征收关税。清早期无疑是一个繁荣的时代,由于文人参与皇帝垂青使寿山石雕出现了第二个高峰。雕刻也铸就了历史经典,诸如杨玉璇后有周尚均、魏开通、魏汝奋、子秀等名家。

温立武古兽钮作品

乾隆后到了嘉庆年间,寿山石技法逐渐势弱,工艺水准也急剧下降,但到了晚清民国时寿山石从庙堂辐射民间,又开创了另一个繁荣。潘玉茂、林元珠、林清卿、郑仁蛟、林文宝便是个中好手,后又有陈宝琛、龚易图等名门望族参与争相聘请绣工又让寿山石多元化发展。随之出现东西门派、雕刻的不同技法,融汇文化艺术信息都累积到一方小小的印钮之上。

温立武尤爱欣赏这些印石老件,就如同翻阅一本本古籍记载。他热衷于读解、梳理这些雕刻创作中的典型符号,释读隐于其中的视觉表达和审美意味。他特别推崇“融古出新,时出新意”的艺术方法论,从而不断探索出自己感受、认知当下印石雕刻的路径和方法。

玩古养心

年,温立武开始了寿山石雕刻生涯,师从省工艺美术大师陈为新。三年后,他便开始独立创作和探索,从石料择选到构思雕刻,再到磨光开丝,一刀一刻,都深思倾其心力。

温立武本身性格豪放,但在他的创作中,常见小而精致之处。为了诠释好作品,他可以不惜大量耗材。得益于这种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温立武的作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在短短几年之内得到了迅速提升,多次获得文博会、百花奖等各类奖项。

时至今日,温立武已经在寿山石界奏刀近20年,热爱和老茧跟随着指纹如同年轮一样刻在手指上。为了能靠近古兽印钮背后更深层次文化内涵,从年开始,他选择沉淀下来读书、游历。

温立武工作室《率期草堂》一隅

他购买了大量艺术类书籍,包括海内外拍卖图录。在自己收集资料文献的同时,还四处寻找上手老章的机会。他笑称,“自己就是到处窜”,不远千里跑到国内外喜欢的展览现场和拍卖现场,只为上门一观——古兽神情、体态,雕刻技法、刀法走向。

一遇到心仪的雕刻作品,即使把口袋里的钱花光,甚至亏本卖掉自己的作品,也要坚决拿下。温立武经常拿着竹刀或牙签去比对这些老件上的刀路,以及下刀的手法,想从其中还原揣摩作者下刀的用意吸取经验。

触类旁通

或许是看得多了,揣摩多了,落到刀下才能令人惊艳。二十年的雕刻学习,对经典的“追摹”,令他有一份自己的见解,师古而不泥古,表现出多样化的个性特征,赋予每只古兽不同的面容和形态——啼狮,笑凤,落颏龙......有的表情往往静穆凝思,以庄重为风格;有的周身装饰有丰富细密的细刻花纹,使之更为华贵;有些则在毛发等细节雕刻处理上,突出其异域风情......

在寿山石雕创作上,温立武尤擅器型和神韵表达,以直指内心。他用了多年时间,效仿明清宫廷风尚,跨越时空和雕刻材料的质感,巧妙运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各种技法,清晰呈现出雕刻创作语言对于工艺传统的承续,并通过有意识地通过石材、图像叙事来丰富、拓展传统石雕工艺的视觉通感和表现力。

温立武古兽钮作品

在近来创作的古兽印钮中,摆在茶桌上的这件芙蓉石螭龙印钮是他(年正月初八购买到)一件明代螭龙印钮中汲取灵感,基于传统图案风格,根据当代寿山石石质的特性做了相应的改动。

他深得明清古钮意趣,这件螭龙作品还不过巴掌大小,但在方寸之间注入了一股古朴、大气的气息,盈盈一握,抚之圆润,和真实的骨骼肌肉相比,螭龙骨骼肌肉的走势更多了对称感和装饰意味。微微耸起的在眉头之中可见静穆之态。

温立武古兽钮作品

他吸收明代雕刻技法,无论是凸起的眼球,还是咬住牙关因而反龇起的嘴角,亦或虽蜷缩着但蓄势待发的四爪,动态都在看似浑化无迹实则充满力量。观感和手感都是浑厚凝聚的,同时又有向外散发的精神气度。

《职贡图》是温立武前几周刚刚雕刻的作品。鸵鸟是古人根据禽鸟的形态演变而来,常见的番人御鸡钮,描绘的是番邦进供鸵鸟的场景,始见于唐,应用于寿山石雕刻差不多出现于清代早期。这个题材是周尚均所雕刻的。

温立武作品《职贡图》

温立武在雕刻鸵鸟的尾巴时借鉴了周尚均的经典装饰味雕刻技法,鸵鸟身也做了点毛的效果。温立武解释到“结合具体物象,必须需要做一些相应改动。”

同时在印钮雕刻上,温立武希望将石头的特点巧色发挥到极致。在他的石雕作品中,有时并不是在某一色上用足全力。纵观他的作品,白中透黄、黄以白显,欲说还休,未语已懂。

温立武古兽钮作品

是以,温立武在古兽印钮创作中,虽然是以传统为依据的,但能够大胆而自由地将经典所具有的各种美的形式和要素加以重塑和再造,使之成为承载自己思想的体现和象征,贴合当代的形式结构之美。这是温立武在方寸之间融入古韵后,赋予古兽印钮持久的文化力和生命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