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汉最古老的街:汉阳西大街
汉阳最早成为集市在春秋之际。有记载的是齐国人俞白牙来楚国求官,途径汉阳遇到钟子期的知音故事经久流传,其时钟子期在龟山上打柴去卖,到哪里去卖?
肯定附近有集市。这个集市就是西大街的前身。三国时期,击鼓骂曹的祢衡就在鹦鹉洲上被处决,他就义的地方离太守衙门不远,可以断定在显正街。唐李旦逃逸到汉阳,就住在原汉阳剧场地址上建有王府成立反武则天的革命基地。在皇城外西大街初具规模。西大街头称之西门,南北两侧现在还叫“南城巷”“北城巷”这个城就是李旦的皇城。西大街处在中城部位一段,城墙外有护城河,因之叫“小桥巷”出了小桥就是汉阳的外城,终点在西门桥。
宋代皇室画家赵伯驹专门到汉阳写生,留有《鹦鹉洲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西大街历史悠久,故事很多。
汉口的汉正街最早建于明末。武昌的粮道街最早建于明初。可惜的是最古老的西大街已被拆的仅剩半边残垣。昔日小桥流水,烟花巷陌不在。茶肆酒楼喧囔变成挖掘机的轰鸣。为了佛法的光辉和几十亿的门票收入,一个烧死人的寺庙扩展为归元寺旅游区,最古老的西大街因之荡然无存。
二、西大街上的一些记事
1、石榴花塔
石榴花塔建于南宋时期,塔铭文显示,有个女子丈夫参军在家伺候婆婆,婆婆因喝了媳妇做的鸡汤死去,被诬认为毒杀婆婆处死,临刑前她插了一枝石榴花枝说,如果明年此花不开证明婆婆是我杀死,如果花开了就证明我没有毒杀婆婆。次年石榴花开,人们为了纪念冤死的媳妇建塔以记。
塔名为石榴花塔。塔原址在汉阳西桥街外添福巷,后移建到汉阳公园西侧。
2、汉阳翠微峰
汉阳翠微峰是唐代李旦守汉阳时的老婆胡凤娇出家凤栖寺的原址处。由于朝代更迭战乱频乃,逮至清初此峰下有一火葬场,专门烧饿殍无名死尸,由厚善堂慈善机构主持。后由游方和尚把持,将败落的凤栖寺换名为“归元寺”意即九九归原,人生的结束。其翠微峰建有亭台一座,亭中立有石碑,碑上铭文“翠微峰”,此亭十年前还在,后归元寺扩建,此亭不知所踪。正藏经阁北侧处。
3、胡凤娇确有其人
昔唐李旦出走长安,逃到汉阳结识湘女胡凤娇两人情投意合坚持反抗武则天政权。后李旦复位,胡凤娇则出家做了尼姑。
李旦放舍不下,令宫廷画师阎立本作《观音大士图》赐予凤栖寺以纪。该图摹刻在石碑上,现存归元寺大士殿内。
胡凤娇死后安葬于龟山尾月湖畔,五四年修建江汉桥,此墓被挖。湖北省建筑二公司某员工曾参加筑路工程,亲眼目击胡凤娇坟墓被挖情形。打开棺材胡凤娇栩栩如生,一会儿变色如灰,墓中有乌金块几坛被哄抢一空云云,可惜!
4、西大街上的商铺、茶肆酒楼都很有名
中共建政后这些店铺都得到改造公私合营,原祁万顺餐馆搬迁到钟家村,祁万顺原址由仙桃园餐馆经营。
现在祁万顺酒楼还在,被几家私营承包;仙桃园已被民居;西大街上有卖油靴的,有做铳的(猎枪)有做香的香铺,有做伞的伞铺,有糕面铺,有光明照相馆,有修钢笔卖文具的铺子多家,有茶馆多家,有药铺多家,还有李培光眼科诊所,豆腐店,教堂四处,元妙观,厚善堂,建筑行,当铺,回民餐馆,联生百货店,杀猪卖肉的,杂货铺,糊汤粉馆,冲粉子店铺,朱道士念经的道场,叶家的接生婆,祝家篾货铺,冯皮匠的鞋铺等等街面上都是店铺。
所以土改时要在汉阳找产业工人加入土改队伍是没有的,只有在十里铺郊区做转头的营造坊找到几个“产业工人”加入土改队伍搞土改,后这些人都被充实城建部门,形成“砖瓦帮”。
西大街上原有一家文氏“白鹤茶馆”白鹤茶馆得名是因其后有一处白鹤井(井址在现省保险公司门口马路上)每天清晨井上冒气状如白鹤,白鹤茶馆用此井水故名之。后白鹤井因修路被填埋,该茶馆雇工从东门江边担水,每担水五分钱。茶馆喝茶的都是谈生意的,如哪家房子要维修请泥瓦匠,包工头就坐茶馆与人交涉,并非闲坐闲聊。
西大街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每天开始就是一部电影生活片开始。
早晨开始各种买早点的摊贩和店铺开门,如扯糍粑的担子,剁馍,热干面米粉,炕火粘(烧饼)炸面窝糍粑,蒸的,买稀饭糯米粥的,豆浆泡油条的泡糯米的,都出来了。
接着剃头的担子也出来,三里坡卖菜的农夫来了,还有炕年糕的担子和扯糖稀子的都围着小学校门口;
中午杜麻子煨汤馆卤菜摆出来,打莲花落要饭的也出来了;
晚上协成戏园子楚戏开锣了,渐晚,炸臭干子鱼脑壳鱼尾巴担子也出来了,卖水饺敲着竹筒也出来了,从街前面传来阵阵锅铁声,那是生煎熟了的信号。
三、再说下西大街上的几条巷子
1、段湖巷(已被拆除)
原名叫“断子绝孙”巷简称《断子巷》或《断湖巷》这里原是汉阳城墙外一遍湖沼之地。唐李旦割据汉阳后,武则天几次派兵攻打未能攻陷。
其丞相狄仁杰也来过汉阳招安,却暗中支持李旦恢复李氏天下。最后武则天御驾亲征。从长安到汉阳走的是水路,当年汉水的出水口应在今天沌口一带,要进入汉阳绕过湖沼直接进攻不易。
武则天在船上喊话道“旦儿汝若不快快受降孤就再也不认汝这个逆子了!”旦唯嘿嘿不理之。武则天准备发兵攻城之际,突然后方传来消息,薛刚联合南方地方武装势力准备夺取长安,武则天只好收兵回长安。
因此此湖后人就称之为“断子绝孙湖”,随着沧桑变化,汉阳城墙边有了人家,故称“断湖巷”解放后改“断”为“段”称之为《段湖巷》;或问为什么唐书里没有这段记载?因为,自古来“子为父隐,父为子隐”这李家内部的闹剧是不能记入史册的。但是,根据郴州某寺庙一块碑文记有,武则天倒台后,新皇登基对郴州地区反抗武则天遭到杀戳的义兵抚慰文,从该文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斗争十分惨烈。神农架林区内有传为唐薛刚“点军台”亦佐证之这段史实。
2、元妙巷
元妙巷有两条巷子,一条为元妙左巷,一条为元妙右巷这两条巷子环绕元妙观终点通向北城巷,沿着北城巷上行到永丰堤再绕过龟山尾到达月湖堤月湖街最后到达老矶头,老矶头是汉阳到汉口的水码头,坐划子到汉口小新码头。
元妙观成建于宋代,早于武昌长春观。相信丘处机最早来过元妙观。元妙观是缘凤凰山而建,早年的规模大于长春观。
人们最迟见到元妙观时应该在五七年之际,里面有个白须老道长传说年已逾一百三十岁。相传附近买豆腐佬的刘宽福生前所学的八卦行意掌是里面道人所授。年这座道观改为汉阳区第三小学,后更名为西大街小学,十二年前被二十三中学占据,六年前被钟家村小学占用。
该观门首还在,麻石石阶改为水泥坡面。
补充:湖北道教协会黄道长曾经在元妙观学过针灸术,文革期间在何凤之诊所坐过堂,后调到长春观掌门。
3、蛤蟆巷
汉阳西大街有一条蛤蟆巷,就在原东方红床单厂西侧,年旧城改造被拆除,只有在老地盘图上可以找得到。
蛤蟆巷得名是因厚善堂发义粥接济贫苦的游民而称之。原东方红床单厂就是厚善堂的地址,该地产今属于佛教协会。
厚善堂是什么时候设立已不可考,但据老人讲,原先是由街上商会赞助捐款的慈善机构,主要功能是收敛街上无名死尸饿殍焚化。再就是寒冬季节散发义粥救济没有饭吃的贫苦游民流浪无家可归者,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就长期聚集在厚善堂院墙外,一直延伸到其后门,形成棚户一条巷子。
由于贫贱民俗称蛤蟆之类故叫这条巷子为蛤蟆巷,民政局武汉地名册上有记载。
4、青石巷
青石巷原名青石桥,这里原有一条小河,过了河才能走到河泊所出东门进入鹦鹉洲。这条河上有座青石搭建的石头桥故名之,后来这条河被填平桥就不存在了,巷子变成街道。商户酒楼茶肆手工作坊豆腐坊中药铺等生意兴隆。
5、小桥巷
原是护城河边一条巷子,做鹦鹉大道时就已拆除,这条巷子里原有杀猪卖肉的两家,面筋作坊一家,织布织毛巾的两家。
6、邬家大巷
顾名思义原有一家邬姓大户人家名之。巷子中有协成戏院,主要是楚戏班子长期在此。巷子口西大街正门面是美孚“洋油铺”巷子里还有张姓牛奶房。再就是多户居士的门院。基督教“福音堂”的后门在此。
7、育婴巷
过了小桥巷就是育婴巷,育婴巷毗连育婴堂,育婴堂是天主教英国十一教区地界,育婴堂是收养弃婴弃儿的教堂,其东侧的巷子故名之。
育婴堂后改为文德小学,中共建政后改为汉阳区(民国时期叫琴区)第九小学,后更名为白鹤村小学,15年前被汉阳电大占用。由于不在大拆迁之列,育婴堂建筑还有保留部分。
8、五显巷
位于育婴堂西侧,据推测应该是某某事物显圣显灵的地方。
这条巷子居住着一群土著道士,主要的工作是帮丧户念经超亡灵,这里的道士与长春观道士穿戴不同,明显特征是帽子。长春观的道士是由元鞑子特批许可建立,其道士头上必须戴蒙古族圆帽。
这里土著道士都是戴瓦片帽,属于中国正宗土著道士。后来出现一贯道被新政府铲除。
9、杜家巷,原在三十二中学正对面,这条小巷子也因杜家大户得名。
10、孤老院(巷)在西大街西门桥中药铺旁边,里面都是盲人残疾人和孤寡鳏独。得到慈善机构救济。
印度人在这方面比中国人聪明,一些中国人为了眼前的小利益不惜将保存几千年的民居古建筑拆除捣毁,几乎不留一丁点儿民居文化痕迹。
印度人则不同,他们十分珍惜爱护尊重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随着时代进步发展,城市建筑改造与扩展他们不是拆除捣毁遗留的古建筑再建新建筑,如果是这样的话,几千年的文化文明会荡然无存。
在客观与冷静的考虑下,另行择址建设新城,保留传统文化历史建筑。例如孟买(相当于中国上海市)他们小心翼翼将孟买旧城保留,在其郊区重新开发建设孟买新城。可是中国则不同,为了眼前小利(出卖土地)大开杀戒。例如北京原有六千多条多彩多姿的胡同(大都是元代以降的遗留),为了满足某些人的需求,将北京胡同拆迁卖地后仅只剩下三百多条。
胡同拆了再也不可能恢复,犹如人死不能复生。难道我中国只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人问,你说你有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史,那么你的实物在哪里?
也许你会骄傲滴说,有啊!快来看啊!还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