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最南端,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与民族风情闻名天下。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贯穿版纳南北,从勐腊奔腾出国境。澜沧江流经勐腊,两大支流南腊河与罗梭江润养着古六大茶山的生灵。南腊河是澜沧江出国境前的最后一级支流。当地百姓认为她是勐腊的母亲河,博大深沉,数千年来与罗梭江一起哺育着两岸的座座茶山。
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从蛮砖茶山往东跨过磨者河,便进入易武古茶山。易武茶山在清朝后期取代了倚邦,成为了六大茶山之首,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普洱茶贸易和集散中心,被誉为贡茶之乡,其中车顺号因进献了易武茶叶,获御赐匾额“瑞贡天朝”。
抱歉,图片没拍好如今的易武古镇仍保留着数处旧式房屋、石板街道、浮雕、石碑、匾牌和古茶庄遗址等,无不印证着易武茶山的辉煌历史。对于这个因茶而闻名的古镇,最能吸引茶人兴趣的莫过街上的老茶号。易武老街上有着许许多多过去辉煌又落寞的老茶号,诸如车顺号、乾聘号、同兴号等。这些茶号有的已被历史的河流冲淡,有的则依然可以在如今的面貌中,想象曾经的辉煌。每一次我跟我的团队到了老街,都另有一番景象。它不像其他旅游景点,少了游人,多了静谧。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青石板小径,两侧散落着老宅大院,时不时传出炒茶的香气,透过四合院的天井能看到老人正在捡黄片,老旧屋檐下还挂着燕子筑的巢……
将易武、曼腊古茶山合称易武茶山,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有其合理性。
在两地的古茶园中,易武拥有古茶树古茶园1.4万亩(含部分矮化低改)老茶园,主要分布在麻黑、易武两个村委会的各个老茶山。树龄最高的落水洞栽培型大茶树,树高10.33米,基围1.06米,树龄有多年,古茶树茶种群体较纯,大都属普洱茶种,有少数为勐腊种。茶树密度每亩30~余株,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海拔~米之间的古茶山地区,树龄较高的基本上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曼腊拥有古茶园一万余亩,其中曼撒村是古茶山的中心地带,海拔米~米,古茶园面积余亩,分布于曼撒、曼腊、曼乃、倮德一带:南起茶王树,西至曼撒寨,北到曼乃寨,东到黑水梁子,都是茶山,茶叶年产量达70吨。
易武高山村寨子世间万物,与生俱来的喜爱茶。也许是我天性使然,喜欢安静与清幽。慢下来的时光,泡一盏茶,让幽幽的茶香,溢满心湖,找一本书,于书中寻日月,或约一知己,轻酌慢饮,畅谈心语。不用担心,外面的喧嚣扰了心性,也不用烦心,窗外的阳光,会掠夺了清凉。所有的繁华都被挡在了把盏之外,所有的燥热都被隔在了茶烟之末,只在安静中,用一壶温凉,闲煮时光。也许这就是我跑遍每一座茶山的意义吧。
易武高山寨茶树古六大茶山中,易武茶山的古茶园划分较细。目前受茶人追捧的易武茶中,知名度比较高的寨子有刮风寨、弯弓、高山及麻黑、落水洞、大漆树、易比、曼秀、张家湾、曼撒、曼腊等。
茶中相遇,要的是一份默契与懂得,不必寒暄,只为一份投缘。你来,为你沏盏清茶,烧水,冲茶,举杯,品茗,难得的是,你恰好来,我恰好在。在某一心动的时刻,于茶中就这样相遇,也许走了很远的路,绕过千山万水,亦或许,今生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欢迎我的有缘人来到云南,也感谢你能看到这篇文章,缘来是你。
易武茶山以“七村八寨”最具特色,
七村:三合社村、高山村、易比村、落水洞村、曼秀村、麻黑村、曼洒村。
八寨:新寨、刮风寨、丁家寨(瑶寨)、丁家寨(汉寨)、张家湾寨、大寨、旧庙寨、倮德寨
“六大茶山,易武占一山半”,足以证明易武茶山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约平方公里。
勤劳的茶农走在易武街上,你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朋友,他们有的还保留着自己的传统和习俗,可谓别具特色。勤劳善良的土著民族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喝着我们的普洱茶,这不是我们所向往的生活吗?
再忙的日子,也能在茶里品出清闲;再难的时光,也能从茶里品出欢愉。茶会抚慰你,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茶会提醒你,浮浮沉沉乃人生际遇。
停电了,只能用柴火煮饭,不过真香那下面到了分享茶的时候了,号级茶,嘉禾.乾聘号的盛世饼。
乾聘号盛世饼醇厚甘鲜甜润清雅茶汤茶汤:汤色金黄明亮,莹如琥珀,挂杯是浓郁的蜜香。滋味团后,回甘迅猛,喉韵清凉持久,细品不是在茶室喝茶,而是纵身于热带雨林里。
叶底叶底:叶底肥壮黄绿,韧性十足,富有弹性。
茶饼: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饼型圆润完整,条索均匀,墨绿显豪。
下面来一张相片,但不知道放哪张?那就……哈哈哈哈
此处应该放张相片,就放我的十级美颜相拉回正题,下面是个人品鉴参考
嘉禾.乾聘号盛世饼
茶品概述(仅供参考)
入口就能很直白感受到茶汤的芳甘鲜美,汤水越喝越甜,像岩石缝里流淌的山泉,香气层次丰富且搭配协调,汤感浓郁不失香软。回甘又快又持久饮下后喉韵团滑悠远,活性表现高雅,余韵可在口腔回转,滋味能于腹中绵延。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才者乐茶。
#普洱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