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文明都是通过沉淀和积累而成的一样,所有东西都要通过时间的磨炼、经验的沉淀而成。
这是万物之根源。
人也如此,一旦沉淀到一定的时期,所有的人都会变得很优秀。
但前提是,我们在沉淀。
人类的起源
约亿年前,宇宙发生第一次大爆炸。随后形成大量氚、氦等大量稳定化学元素。
元素不断吸引大量的物质,聚合在一起后形成更为复杂的元素,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不断凝聚成恒星和恒星系统。
聚合产生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分裂,围绕在恒星旁边,有很多行星在转动,这就形成我们所说的银河。
银河系里有大约几千万个太阳系,太阳系里有光有暗,占主导地位的物质就是冷暗物质。而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氢原子核以及氦核,是属于生命必须元素的物质,包括碳元素和氧元素,一些元素之间的混合会产生化学作用,如氢元素与氧元素之间反应形成生命之源的水。
大量的碳元素和其他一些分子结合,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撞击下,通过不断的混沌形成了生命所需的重要元素—氨基酸,从而构成了蛋白质。
随着宇宙的不断演变,在远古的岩石中开始出现了碳,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石墨,这就形成了最原始的生命。后来在几乎长达2亿年的时间内,恐龙成为地球上的绝对统治者。
约万年前,陨石撞击地球,火山爆发,导致恐龙大量灭绝,地球进入冰河时代,给所有的动植物带来致命的打击。
但小型的哺乳动物通过挖洞躲在地下而存活了下来,开始繁衍生息,进化成灵长目动物。约在万年前,灵长目动物发展成为猿类,接着成为类人猿,最终进化成人。
宇宙的大爆发与人类的形成都遵守了爱因斯坦的能量相对论。
能量是我们能感知得到但摸不到的东西,它在沉淀到一定极点时会产生物质变化,引发爆炸,从而宇宙的物质、元素都从一个发展为无数个。
这正是《道德经》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完整体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中国文化的发展
人类起源后,不同地区的人类开始形成自己的文化。
从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以及政治体制三个方面,将世界划分为东方国家及西方国家。
东方世界在古代有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其中古埃及文化和古巴比伦文化已经消亡,被其后继者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所取代,而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则流传到现在。
所以,从当今的东方世界来看,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大文化圈:中国文化圈、印度文化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
在远古时代,亚历山大把波斯人团结起来,一起消灭了埃及,随之形成了希腊。希腊文是吸收了埃及的文化,演变成了英文。美国的自由、民主精神也是来源于希腊。
总的来说,西方文化并没有很深的历史根源,主要以吸收外来文化结合本地文化之间的两者融合而成。
而东方文化则历史悠久。人类最初诞生之地为东方,人类历史的开端也是东方。世界文化史,开始于东方。
东方文化中最显著的就是我们中国文化了。
中国有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就在其巨著《史记》一书中从黄帝开篇叙述中华历史,中国文字也在中原氏族部落开始统一的时候就已出现。
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诸子百家之学。
诸子百家之学主要围绕“天道”与“人道”的相互关系进行讨论。
诸子百家中,以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人的学说最为具有代表性,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
老子与孔子都注重于唯心论,庄子以唯心论和唯物论为主。
老子和庄子都遵从“道”,孔子以“礼”为思想,老子的“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的思想,孔子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庄子关于人怎样才能达到“与人和”“与天和”的思想论述等,都为中华民族精神写下了不朽篇章,成为中华民族在生衍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价值观,也影响了人类文明。
另外,中国古代的国乐是八卦的发明者伏羲所创造的,他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伏羲的历史功绩巨大,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创造了八卦,用来通晓万事万物变化的性质,也可用来分类归纳万事万物的形状。
伏羲的活动,也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
八卦被广泛的应用在《易经》中,古人用八卦来与神明沟通,并以此解释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八卦图也因此成为《易经》的核心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易经》之理
《易经》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随时随刻都在变化,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但再错综复杂的宇宙变化,只要在我们了解了原理之后,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这也是《易经》的三易原则:
《变易》认为,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都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所以人要知道“变”,要想做一个高智慧的人,不仅要知变还要能适应这个变化,这与我们平时说的世事无常是一个道理。
《简易》就是简单、平易的意思。旨在说明世间万物的变化都是简单平凡的,都会遵循一定的原理,当我们的经验及智慧足够的时候,我们就会了解变化的原因、原则,随之这个变化就非常简单了。
《不易》指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虽然错综复杂的在变化,但都是互为因果的变化,变的是其现象。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说的就是所有的人、事、物随时都在变化,但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原理是不变的。
优秀是沉淀的结果
不管是人类的起源,或是中国文化的形成,还是《易经》的发展,都是经过了一段漫长历史的演变而来,所有优秀的人、事、物都需要长时间的沉淀,经过岁月的不断洗礼,才能成就伟大的功绩。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易”、“道”、“儒”,从《易经》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所有的知识与智慧都是经验积累的产物,重复产生力量。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当然,没有那1%的灵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汗水而已。”
我认为,在科学地沉淀了一定汗水之后,灵感在积蓄到一定的程度自然会迸发出来。
优秀是一种习惯,而习惯,则是在不断的重复中养成的。
优秀的人所拥有的勤奋、聪明、情商、学问、性格、谈吐等美好的品质,都是在不断的积累中养成的。
所以,作为最善于思考的人类,在经过历史长河的推移后,与生俱来就是最优秀的。而我们唯一需要去做的,就是继续保持这种优秀的品质,并且不断的完善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与思想境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001.html